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03:50:33

粪便脂肪 检查结果

别名:大便脂肪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定量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中排出的脂肪占干燥粪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的粪便较成人粪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儿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
正常值

  脂肪小滴<6个(高倍视野)。
临床意义

  中性脂肪在显微镜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圆形小球状。腹泻病人的粪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镜下超过6个脂肪滴/HP。当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在阻塞性黄疸时,因肠道中胆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碍时,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机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碍时,则粪便中可出现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泻)。 粪便中脂肪的检出和鉴别见(表4-3)。 表4-3 粪便脂肪检验和鉴别 检验项目 中性脂肪 游离脂酸 结合脂酸 镜检所见 熔点低者,呈淡黄色,有光泽的滴状物;熔点高者,呈无色有光泽的不定形块状 无色细长丝状,有时呈块状 针束状或块状,有时呈茸状 染色所见 苏丹Ⅲ 染红色 块状结晶染红色针状结晶不染色 不染色 尼罗蓝 染红色 染蓝紫色 染蓝紫色 经处理后观察结果 加热 溶后呈滴状 溶化 不溶化 冷乙醇 不溶,加温后溶化 溶化 溶化 氢氧化钠 不溶化 溶化 不溶化 乙醚 溶化 溶化 不溶化
相关检查


[*]粪便吞噬细胞
[*]粪便上皮细胞
[*]粪胆原定量
[*]粪便脂肪定量
[*]粪便量
[*]粪便颜色
相关疾病


[*]轮状病毒性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霍乱样综合征
[*]假膜性肠炎
[*]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
[*]黄疸
[*]婴幼儿腹泻
[*]真菌性肠炎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阿米巴肠病
[*]弯曲菌性肠炎
[*]淋菌性肛门直肠炎
[*]轮状病毒所致胃肠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结肠过敏症
[*]急性胃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慢性腹泻
[*]腹泻
相关症状


[*]脂肪痢
[*]腹痛
[*]脱水
[*]恶心与呕吐
[*]食欲异常
[*]腹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粪便脂肪 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