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MRI检查 结果
别名:脊柱核磁共振检查 对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诊断正确率MRI明显比CT高,病源显示、定位准确,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正常值
正常脊柱的MRJ表现,按信号强度递减顺序为:脂肪、髓核、骨髓、骨松质、脊髓、肌肉、脑脊液、纤维环、韧带及骨皮质。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sequence),脊髓、骨髓、松质骨在T1,加权成像显示清楚,而韧带、蛛网膜下腔、椎间盘在T2加权成像清楚。 如果包括病理组织在内,在T1加权成像上亮度递减顺序为脂肪、骨髓、4~5日的陈旧出血、富含蛋白的液体(如坏死组织)、黏液、黑素(melanin)、慢血流(如静脉血)自由基、GDDTPA(为MRI增强剂;在T2加权成像亮度递减的顺序是肿瘤、胶质化(Gliosis)、水肿、l周陈旧出血、液体、椎问盘。在T1与T2加权成像上均呈暗(低)信号者为空气、快速血流(如动脉血)、钙、铁、数日内鲜血、韧带、肌腱及其他对磁敏感物质。
临床意义
脊柱病变的MRI表现: MRI可准确评价脊柱和各种病理情况,T1加权成像适用于评价髓内病变、脊髓囊肿、骨破坏病变,而T2加权成像则用于评价骨唇增生、椎间盘退行病变与急性脊髓损伤。 原发骨肿瘤、肿瘤样疾患、转移瘤与感染等骨结构改变,在MRI有特殊表现,正常骨松质在T1加权成像表现为高密度,与此相对比,椎体海绵血管瘤或海绵血管内皮细胞瘤。 则在T1与T2加权成像均呈现亮信号,在T1呈高信号与含有脂肪有关,又因含水较多,故T,亦呈高信号。囊性转移病变在T,加权成像通常表现为亮信号,而T。加权成像为暗信号.胚细胞(blastic)转移病变如前列腺转移癌在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与皮质骨表现相同。转移瘤像与不含脂肪的新生物一样,在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在T2为高信号。MRI还可用于检出骨病,如骨髓铁沉积与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在这些骨病中,病变组织取代了正常骨髓。 MRI比CT对疾病的诊断更有意义。 适应证: 1.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髓外肿瘤、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3.脊髓外伤。 4.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5.椎管内血管畸形。 6.脊髓空洞症。 7.脊髓萎缩。 8.椎间盘突出。 9.椎管狭窄。
相关检查
[*]抗神经元核抗体(Hu,Ri)
[*]脑脊液神经肽
[*]脑脊液神经降压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相关疾病
[*]臂丛神经痛
[*]脊髓小脑变性症
[*]偻附
[*]髓内肿瘤
[*]椎管内神经鞘瘤
[*]椎管内脊膜瘤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病
[*]皮样表皮样囊肿
[*]颈部开放性损伤
[*]颈部脊髓损伤
[*]坐骨疝
[*]瘫痪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
[*]副肿瘤性脊髓病
[*]内分泌性肌病
[*]脊髓火器伤
[*]脊髓刃器伤
[*]脊髓神经鞘瘤
相关症状
[*]抽筋
[*]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
[*]手指或手臂部刺痛及麻木感
[*]手酸
[*]上行性皮肤麻木
[*]脊柱退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