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05:47:30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检查结果

<div class="post-body"><div class="post-jiancha">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鼓槌小体,在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或分叶)核之一端(或其他部位),可见有一直径2~4μm向外伸出之突起,其头部(顶端)椭圆或更似鼓锤状,故而得名。一个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有时含有两个,染色与胞核一致。有人以此来鉴别男性与女性。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含性染色体者,女性占5%左右,男性一般在1%以下。肿瘤或放射病患者,这种小体增多,且无性别差异。


正常值

  男性:<1%,女性:>1.5%。

临床意义

  鉴别两性畸形、性染色体异常。


相关检查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数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
[*]先令氏指数
[*]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
相关疾病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甲状腺炎
[*]子宫发育异常
[*]放射性脊髓病
[*]放射性皮炎
[*]面部粟粒性狼疮
[*]放射病
[*]放射性肠炎
相关症状


[*]炎性损害
[*]粒细胞缺乏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