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05:52:04

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 检查结果

<div class="post-body"><div class="post-jiancha">

  正常人血中葡萄糖从肾小球全部滤过后,在近端小管又全部被主动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这种重吸收是逆浓度进行的,其重吸收机制是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蛋白)与Na+、葡萄糖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才能穿过肾小管细胞膜重吸收入血。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一定数量,所以葡萄糖的转运有一定的限度。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达到饱和,不能将过多的糖重吸收,而出现尿糖。即使血糖浓度再高,重吸收值也不再增加,此即为TmG。用单位时间内自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量减去同一单位时间内尿中出现的葡萄糖量,即可得出TmG值,其值的高低可反映有效肾单位的数量和功能,是测定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值

  340±18.2mg/(min·1.73m2),男性300~450mg/(min·1.73m2),女性250~350mg/(min·1.73m2)。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尿糖为阴性,当血糖在8.96~10mmol/L(160~180mg/dl)时,可出现糖尿,将此数值称为肾糖阈。如果血糖正常,糖耐量试验正常,而尿糖阳性,称为肾性糖尿,为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所致。TmG与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有关,当某些肾单位的肾小球闭塞时,则葡萄糖不能滤过;当肾小管缺血或损坏时,则葡萄糖不能重吸收,两者都可使TmG值减少,可根据其减少的程度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但不能鉴别损害的是肾小球还是肾小管,其他病理意义与TmPAH相同。


相关检查


[*]逆行肾盂造影
[*]肾动态显像
[*]放射性核素肾图
[*]静脉肾盂造影(IVP)
[*]肾静态显像
[*]肾血浆流量测定
相关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范科尼综合征
[*]肾髓质囊性病
[*]小儿范科尼综合征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小儿全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关症状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心肌冬眠现象
[*]肾小管细胞受损后炎症
[*]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肾小管萎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 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