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肌痛
<div class="post-jibing">[*]简介
[*]原因
[*]检查
[*]诊断
肌痛
[*]肌痛
[*]胸大肌痛
[*]纤维肌痛症
[*]风湿性多肌痛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症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症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流行性肌痛多由柯萨奇及埃可病毒1、6、9型引起。突然出现明显的胸痛和(或)腹痛。可为压迫性痛、刺痛、刀割样或撕裂样的疼痛。多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流行性肌痛可随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加剧,并可放射至颈肩及上腹部,肌痛轻重不一,严重者甚至引起休克,肌肉活动时肌痛加剧,肌痛多半在3~4日后消失,发热亦随之好转,本病多能自愈。偶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数周者。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痛,疼痛呈阵发性,活动时加剧,部分病例疼痛呈迁徙性。少数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昏、乏力等。 用复方氯唑沙宗、芬必得等治疗,多数患者均迅速康复。结论临床上几遇到突然发生,轻重不一,甚至是从未体验过的胸、腹剧烈疼痛,而相应部位脏器检查结果阴性者,均应考虑流行性肌痛的诊断。治疗原则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
柯萨奇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病毒颗粒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22~30nm,呈圆形颗粒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全长约6000~8500bp,构成病毒核心。外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含有病毒核酸编码的四种壳蛋白VP1~V...
显示全部
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
2.病毒分离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具有节省、快速和准确的优点,而避免了血清学方法所遇到的血清型繁多的困难。
从粪便中分离病毒的阳性率最高,起病后10天内仍可阳性。在起病前36h及发热期间可从血...
显示全部
诊断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
2.病毒分离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具有节省、快速和准确的优点,而避免了血清学方法所遇到的血清型繁多的困难。
从粪便中分离病毒的阳性率最高,起病后10天内仍可阳性。在起病前36h及发热期间可从血...
显示全部
[*]肌痛
[*]肌痛 知识
症状部位
[*]全身
症状科室
[*]疼痛专科
[*]神经内科
相关症状
[*]对称性肌无力
[*]热痛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症
[*]肌痛
[*]胸大肌痛
[*]皮肌炎Gottron征
相关疾病
[*]皮肌炎
[*]骨化性肌炎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发的精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
[*]肘关节骨化肌炎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
症状检查
[*]胸部CT检
[*]胸部透视
[*]抗巨细胞
[*]抗丁型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