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13:17:55

类固醇肌病

<div class="post-jibing">别名:类固醇性肌病,类甾醇肌病,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
内分泌科检查

[*]简介
[*]原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1932年Chushing首先观察到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导致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并提出类固醇肌病(steroid myopathy)的概念。本病也称为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corticosteroid polymyopathy)。由于临床上类固醇激素被广泛使用,类固醇肌病并不少见。 类固醇肌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较急性常见,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盆带肌无力,并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和四肢近端肌群。主观的肌无力症状往往较客观的肌力检查重。肌痛常见,类固醇减量后,肌痛消失,表明肌痛是类固醇肌病的症状之一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corticosteroid polymyopathy)是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类似于Cushing综合……
显示全部
症状

  1.慢性皮质类固醇肌病(chronic corticosteroid myopathy) 是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的肌肉病变。患者往往有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的大剂……
显示全部
诊断

  1.应与脑与脊髓病变导致的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体征鉴别,特别是在脑部疾病危象后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时。详细询问病史,结合CT、MRI检查等,鉴别不难。2.注意与其……
显示全部
并发症

  肌病是在原发病基础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各不相同,可参阅相关内分泌病临床表现。在此不赘述。……
显示全部
治疗

  (一)治疗 慢性类固醇肌病多在停药后数周或数月内恢复,部分使用含氟制剂在改用非氟制剂后肌无力症状可缓解。采用隔天给药的方法、减少类固醇的用量以及经常进行蹬车、举……
显示全部
预防

  男性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能部分对抗类固醇的促蛋白分解作用,可用于预防类固醇肌病的发生。……
显示全部
疾病部位


[*]全身
疾病科室


[*]内分泌科
疾病症状


[*]肌性肌无力
[*]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
[*]肌性肌无力
[*]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
疾病检查


[*]尿肌酸
[*]肌电图
相关疾病


[*]酒精中毒性肌病
[*]糖原贮积病Ⅴ型
[*]先天性肌强直
[*]肌病肾病性代谢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固醇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