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13:32:34

凉燥

<div class="post-jibing">
皮肤科检查

[*]简介
[*]原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


病因

  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寒,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嗌乾、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乾痛、舌苔白薄而乾等症。这是肺受寒……
显示全部
症状

  1.发热轻恶寒较重;2.头痛无汗;3.鼻咽干燥;4.咳嗽痰少。次症: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显示全部
诊断

  病证名。外感燥证之一,系感染秋燥之邪而偏寒者,与温燥相对而言。亦称燥凉。《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
显示全部
并发症

  初起多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状类风寒,然又见唇燥咽干,干咳连声,舌苔薄白而干,脉浮弦紧。……
显示全部
治疗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
显示全部
预防

  治宜辛开温润,用杏苏散、葱豉汤。如寒热已解,肺燥移于大肠,证见胸满腹胀便秘,咳嗽不爽而多痰,治宜当肃肺化痰,润肠通便,用五仁橘皮汤。参见秋燥、温燥等条。……
显示全部

[*]凉燥
[*]凉燥 知识
疾病部位


[*]皮肤
疾病科室


[*]皮肤科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皮肤性病
疾病症状


[*]肢体发凉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
[*]干燥斑
[*]肢体发凉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
[*]干燥斑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呈腊黄色
[*]黏膜干燥
疾病检查


[*]血常规
相关疾病


[*]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
[*]小儿干燥综合征
[*]结膜干燥症
[*]干燥综合征
[*]干燥性角结膜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凉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