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
稗(音败。《纲目》)
【释名】时珍曰︰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
【集解】弘景曰︰稗子亦可食。又有乌禾,生野中如稗,荒年可代粮而杀虫,煮以沃地,蝼、蚓皆死。
藏器曰︰稗有二种︰一种黄白色,一种紫黑色。紫黑者似芑有毛,北人呼为乌禾。
时珍曰︰稗处处野生,最能乱苗。其茎叶穗粒并如黍稷。一斗可得米三升。故曰︰五谷不熟,不如稗。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乌禾也。《尔雅》谓之(音迭)。周定王曰︰稗有水稗、旱稗。水稗生田中。旱稗苗叶似子,色深绿,根下叶带紫色。梢头出扁穗,结子如黍粒,茶褐色,味微苦,性温。以煮粥、炊饭、磨面食之皆宜。
稗米
【气味】辛、甘、苦,微寒,无毒。
颖曰︰辛、脆。
【主治】作饭食,益气宜脾,故曹植有芳菰精稗之称(时珍)。
苗根
【主治】金疮及伤损,血出不已。捣敷或研末掺之即止,甚验(时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