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鳖甲汤
《伤寒括要》升麻鳖甲汤升麻 当归 蜀椒 甘草 雄黄 鳖甲
主阳毒.面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观其阴阳二毒.并用一方.已可异矣.及阳毒宜行凉之异气.非伤寒余疾.昭然可见.乃后贤不察.却以大寒治阳毒.以大热治阴毒.于仲景之旨.不啻径庭矣.又考此六味.莫非解毒之品.即当归一味.亦导引诸解毒药.敷布于遍体者也.
引用:《伤寒括要》升麻鳖甲汤(如治阴毒去雄黄蜀椒)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升麻鳖甲汤
升麻二两 蜀椒一两(去汁) 雄黄五钱(研) 当归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差,再服,取汗。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升麻鳖甲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升麻鳖甲汤
升麻 当归 甘草(各二两) 雄黄(半两,研)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掌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赵以德曰∶按古方书,谓阳毒者,阳气独盛,阴气暴衰,内外皆阳,故成阳毒。谓阴毒者,阴气独盛,阳气暴衰,内外皆阴,故成阴毒。二者或伤寒初得,便为是证,或服药后变而成之。阳毒尽治以寒凉,阴毒尽治以温热,药剂如冰炭之异,何乃仲景用一方治之乎?虽曰阴毒去雄黄、蜀椒,则是反去其温热者矣。且注曰∶《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岂非皆是热毒之伤于阴阳二经络耶?在阳经络则面赤斑斑如锦文,吐脓血,在阴经络则面青身如被杖,此皆阴阳水火动静之本象如此,岂是寒热之邪乎?尝以升麻鳖甲之药考之本草,谓升麻能解时气毒厉诸毒,攻咽喉痛,与热毒成脓,开壅闭,疗发斑。当归能破恶血,养新血,补五脏肌肤。甘草和中,利血脉,缓急止痛,调药奏功。鳖甲去恶血。雄黄破骨节积聚,辟鬼邪恶气,骨蒸热极。蜀椒通血脉,调关节逐肌骨皮肤死肌,去留结破血,治天行时气。诸药所能者如此,即此观之,仲景于阴阳二毒之证,总用一方,盖可见矣。病形虽由阴阳发证,论邪则一属热毒与血病也。所以不分表里,俱以升麻解热毒为君,当归和血为臣,余者佐之而已。但雄黄蜀椒,理阳气药也,故病在阴者去之,如《肘后千金》阳毒去鳖甲有桂枝者。鳖,水族,乃阴中之阳,不如桂枝能调阳络之血,阴毒不去蜀椒者,蜀椒亦阴中之阳,非若雄黄阳中之阳,故留之以治阴也。
方旨如此而已。
引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升麻鳖甲汤(《金匮》)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升麻鳖甲汤
升麻 二钱 鳖甲 一片 甘草 二钱 当归 一钱 蜀椒 一钱 雄黄 四钱
治阳毒为病。面赤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者。
此病胆经上逆,相火刑金,故面赤咽喉痛而吐脓血。升麻甘草清利咽喉,鳖甲当归排除脓腐,蜀椒降胆经相火,雄黄泄湿气也。此方升麻上升之性,对于咽痛吐脓,恐有疑义。吐脓咽痛,皆上逆之病。升麻升之,岂不更逆,后学慎用,毒之由来,不得其解。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升麻鳖甲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