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2-11-27 15:51:03

升麻葛根汤

《仁术便览》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发热,肢体烦痛,及疮疹未发,疑似之间,最为
人参 紫苏 前胡 半夏 葛根 茯苓 枳壳 桔梗 陈皮 甘草 气盛去人参。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头痛,加羌活、川芎。姜水煎服。
引用:《仁术便览》升麻葛根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仁术便览》升麻葛根汤

白芍药 升麻 甘草(炙) 葛根(各等)
每服三钱,水一钟煎,温服。
引用:《仁术便览》升麻葛根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
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之本证。仲景未尝立治表之方,见阳明初起,汗出多而恶寒者,便用桂枝汤;及无汗而恶寒者,则用葛根汤。证同太阳而称阳明者,是阳明之表病自太阳传来,故治仍同太阳也。此方治阳明自病,不用麻桂者,恐汗太过而亡津液,反致胃燥也。用升麻、葛根发胃脘之阳,以散肌肉之表热;芍药、甘草泻脾经之火,以解胃府之里热。有汗则发,无汗则止,功同桂枝,而已远干姜、桂,且不须啜稀粥以助阳也。胃实为阳明之里证,仲景用承气三方。然阳明初病,往往有移热于脾而下利者,《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也。下利,正是胃热之兆,故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仲景用葛根汤以发两阳之表热,即所以治里热也。此方即仿其义,去姜、桂之辛热,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而非太阳表剂矣。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下降。可知芍药收敛脾阴,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利、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若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渴热加石膏,咽痛加桔梗,头痛合芎芷散,头面肿合消毒饮,有少阳证加柴,芩,火盛加芩、连,凡邪在三阳,以此出入,无不利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升麻葛根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歌括》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钱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阳明发热兼头痛.(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下利生斑疹痘良.
新订症同太阳.而目痛鼻干不眠称阳明者.是阳明自病.而非太阳转属也.此方仿仲景葛根汤.恶姜桂之辛热.大枣之甘壅而去之.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与太阳表剂迥别.葛根甘凉.生津去实.挟升麻.可以托散本经自病之肌热.并可以升提与太阳合病之自利也.然阳明下利.即是胃实谵语之兆.故以芍药之苦甘.合用以养津液.津液不干.则胃不实矣.至于疹痘.自里达表内外皆热之症.初起亦须凉解.
引用:《时方歌括》升麻葛根汤
下载:《时方歌括》chm pdf 电子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巳发及未发,疑二 之。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 葛根(十五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麻葛根汤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升麻葛根汤

钱氏(钱乙),再加芍药甘草是。(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用升药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敛阴和血。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恐升散重虚其表也。)
引用:《汤头歌诀》升麻葛根汤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升麻葛根汤

(钱仲阳《阎氏小儿方论》)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微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疫证。
升麻 干葛(细锉) 芍药 甘草(锉炙各等分) 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头痛,加川芎、白芷(川芎为通阴阳气血之使,白芷专治阳明头痛)。身痛背强,加羌活、防风(此兼太阳,故加二药)。热不退,春加柴胡、黄芩、防风(春为少阳司令,柴、芩少阳经药),夏加黄芩、石膏(清降火热)。头面肿,加荆芥、防风、连翘、白芷、川芎、牛蒡、石膏(升散解毒)。咽痛,加桔梗(清肺利咽膈)。斑出不透,加紫草茸(紫草凉血,用茸取其升发)。脉弱,加人参。胃虚食少,加白术。腹痛,倍芍药。〕
升麻葛根(汤)芍药草,(此即仲景葛根汤去麻、桂加升麻,转温散为凉散,乃后人超出之方也。)升散阳明表证好。(葛根汤治太阳将入阳明之表,此汤治阳明自病之表。)微寒壮热与头疼,(太阳表病初起则恶寒甚,且发热而仍畏寒;阳明表证初起则微恶寒,及至壮热则寒不复恶矣。又太阳则头项痛,阳明则头额眉棱骨痛,此为辨也。)热迫下利均堪保。(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此因邪热内陷于太阴,是表实里虚,故用升、葛升阳散表,白芍敛阴,甘草和里,表解里和,下利自止。)亦治时疫与阳斑,(升麻、甘草解毒之功。)痘疹已出慎勿捣。(痘疹初起,热自内达表,故亦宜于凉散;若已出者勿用,恐升散重虚其表也。)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升麻葛根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等分)
冬温,无汗,发热,口渴者,此方主之。
冬月应寒而反大温,民受其温疠之气,名曰冬温。非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皮毛未得受邪,故无汗;病由于温,故发热口渴。升麻、葛根,辛凉而发散者也,故足以解冬温;芍药味酸,能养阴而退热;甘草味甘,能调营而益卫。
引用:《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白芍药 甘草
麻疹已出、未出,此方皆主之。
诸疹未出,升麻、葛根能出之;诸疹已出,升麻、葛根能散之;芍药和营,甘草和卫。
引用:《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芍药(炒) 甘草等分
伤寒,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者,阳明经证也,此方主之。
足阳明之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其不能眠者,阳明之经属于胃,胃受邪则不能安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乎狂也。无汗、恶寒、发热者,表有寒邪也。药之为性,辛者可使达表,轻者可使去实。升麻、葛根,辛轻者也,故用之达表而去实。寒邪之伤人也,气血为之壅滞,佐以芍药,用和血也。佐以甘草,用调气也。
引用:《医方考》升麻葛根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升麻葛根汤

升麻三钱 葛根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炙)
加姜煎。
此方用升麻、葛根以升散阳明。又恐升提太过,致人喘满,故用芍药、甘草,酸收甘缓以佐之。究竟互相牵制,不如独用葛根为君,加牛蒡、连翘、桔梗、薄荷等。斑疹、时疫,则加马勃、青黛等,未为不可也。
引用:《医方论》升麻葛根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白芍药 甘草
去 疹欲出未出.以此汤升发之.已出者.不可用也. 按 者.阳明经壅积之热毒也.故以升麻葛根.乃畏其酸敛辄以意削去之.使此汤大减功力.嗟乎.岂古人心智不如今人至此乎.
引用:《伤寒括要》升麻葛根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目经大成》升麻葛根汤

就二物再用芍药、甘草。
伤寒目痛鼻干,无汗恶寒,发热不眠,阳明经症也,此方主之。
阳明经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又经属于胃,寒邪伤则气血为之壅滞,故无汗恶寒,而不能安卧。阳明之药,凉平可使达表,葛根、甘草凉平者也。苦寒可使去热,升麻、芍药苦寒者也。小儿发热壮盛,为痘疹、为风寒莫能的辨,此方亦稳。
引用:《目经大成》升麻葛根汤
下载:《目经大成》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治初热壮盛,疑似未明,或痘已出而夜热甚者。
升麻 干葛 白芍(各一钱) 甘草(五分) 山楂 牛蒡子(各一钱) 冬天加麻黄(五分)加紫苏笋尖,水煎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未发,凝似之间,并宜服之。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一钱) 葛根(二钱)
水煎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治脾脏发咳,右胁痛,痛引肩背及阳明发痰等症。
升麻 白芍药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水煎服。
右胁者脾胃之乡,肩者手阳明之脉,斑由胃热,胃主肌肉,升麻、葛根直入阳明而逐其邪热,佐以芍药,使以甘草,和其营,俾无伏匿之邪也。其治发斑,止宜于将出者,若已出而用之,重虚其表,反增斑烂矣。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升麻葛根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升麻葛根汤

治疫症无汗,发热口渴者。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服。
引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升麻葛根汤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痢,兼治痘疹初发。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右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之本证。仲景未尝立治表之方,见阳明初起,汗出多而恶寒者,便用枝汤;及无汗而恶寒者,则用葛根汤。证同太阳而称阳明者,是阳明之表病自太阳传来,故治仍同太阳也。此方治阳明自病,不用麻桂者,恐汗太过而亡津液,反致胃燥也。用升麻,葛根发胃脘之阳,以散肌肉之表热;芍药,甘草泻脾经之火,以解胃腑之里热。有汗则发,无汗则止,功同桂枝,而已远于姜,桂,且不须啜稀粥以助阳也。胃实为阳明之里证,仲景用承气三方,然阳明初病,往往有移热于脾而下痢者,『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也。下痢,正是胃热之兆,故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痢,仲景用葛根汤以发两阳之表热,即所以治里热也。此方即仿其义,去姜,桂之辛热,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而非太阳表剂矣。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下降。可知芍药收敛脾阴,甘草缓急和里,则下痢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痢,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若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渴热加石膏,咽痛加桔梗,头痛合芎芷散,头面肿合消毒饮,有少阳证加柴,芩,火盛加芩,连,凡邪在三阳,以此出入,无不利也。
引用:《医宗金鉴》升麻葛根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升麻葛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