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2-11-27 16:43:18

十四味建中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当归(去芦,酒浸,焙干) 白芍药(锉) 白朮(锉,洗) 甘草(炙) 人参(去 芦) 麦门 (酒浸一宿) 半夏( 宿,焙干,各等分)
上 咀,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 温服。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四味建中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甘草 人参 麦门冬 川芎 肉桂 附子 肉苁蓉 半夏 黄茯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罗,更用饴糖建中气,(于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仅能建中焦营气,故曰“小”。)阳虚劳损(徐灵胎《兰台轨范》曰∶“此方治阴寒阳衰之虚劳,正与阴虚火旺之病相反,庸医误用,害人甚多。此咽干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疸黄瘥。(此脾虚发黄之证,观方下所云“小便自利”,非湿热可知矣。)阳涩阴弦腹急痛,(中宫之阳气虚,则木来乘土,故阳涩阴弦而腹痛。)不瘥更与小柴和。(腹痛服建中治太阴,不愈者,更与小柴胡治其少阳,疏土中之木也。以阴脉弦,故用此法。)悸烦无热方堪服,(悸而烦,为虚烦可知,故用建中,以补心脾之气。盖栀子汤治有热之虚烦,此治无热之虚烦也。)呕家禁与用毋讹。(酒家忌甘,呕家亦忌甘。)黄 建中(汤)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此因过汗虚其卫阳,故汗后身痛,用此汤固卫气以和营则愈。)又有当归建中法,产后诸虚属妇科。(黄 建中,补中益卫气;当归建中,补中益营气。)乐令建中(汤)退虚热,(此药大能退虚热,生气血。)柴胡归芍细辛多,参 苓草陈半夏,肉桂门冬姜枣和。更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 ,(亦有阴证发斑者,淡红隐隐,散见肌表,此寒伏于下,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误服寒药立毙。)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喻嘉言《医门法律》曰∶“十四味建中汤治脏气素虚,以之两建其脾肾之阴阳。盖虚劳病多本脾肾,故引伸建中之法以治之。乃后人超出之方也。”又曰∶“乐令建中汤,柴胡、细辛为君,意在退热,而阴虚之热则不可退;十四味建中汤,用附、桂、苁蓉,意在复阳,而阴虚之阳未必可复,又在用方者之善为裁酌耳。”)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十四味建中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十四味建中汤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蜜炙) 半夏(姜制)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 川芎 麦冬 肉苁蓉 附子 肉桂
加姜枣煎。
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究竟阳药太多,若以治阴虚之劳瘠,非抱薪救火乎?至乐令建中汤,加柴胡、细辛之开透善走,欲其创建中气,不亦难乎!
引用:《医方论》十四味建中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目经大成》十四味建中汤

十全大补加麦冬、苁蓉、半夏、附子。
汗吐下后,中气虚乏,真元无所附丽,再形为事劳,精听欲役,则无根之火一激而上,隐隐发为目痛,或睑胞浮胀。以参、 、炙草、当归补虚而和中,桂、附、芎 、芍药助阳以祛邪。不效,加地黄、麦冬、苁蓉清其燥,白术、茯苓、半夏除其湿。所谓中营之帜一建,而失伍之师一一各就其列,不终日而目宁矣。或谓以参、 、桂、附、建中、理中等治目,法之变者也。医未至通权达变,与不知医何异。知言哉。
诗曰∶建中妙饴糖,甘桂姜芍枣;参椒易桂芍,大建方亦好;十全加苁蓉,附夏麦门冬,列名十四味,症治异而同。
引用:《目经大成》十四味建中汤
下载:《目经大成》chm pdf 电子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四味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