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汤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调中汤苍术、陈皮、砂仁、白芍(炒)、甘草(炙)、藿香叶、桔梗、半夏、白芷、羌活、枳壳、川芎,姜三片引。
引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调中汤
下载:《万氏秘传片玉心书》chm pdf 电子书
《妇人大全良方》调中汤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本 赤茯苓 白术 甘草(炙,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移时再服。
又有一妇人,泄泻不止,似痢非痢,似血非血,其色如浊酒。召余诊之,则六脉沉绝。
众医用热药及丹药服之,则发烦闷。仆先用败毒散数服加陈米煎,次又用胃风汤加粟米煎,愈。调中汤去大黄,亦疗此证。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调中汤方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chm pdf 电子书
《妇人大全良方》调中汤
高良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附子(炮) 川芎(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评曰∶产后下痢,非止一证,当随所因而调之。既云饮冷当风,何所不至。寒热风湿,本属外因;喜怒忧思,还从自性。况劳役饥饱,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调中汤。赤白带下,非此能愈。各随门类,别有正方。今录桃胶散、白头翁汤以备用,余从滞下门选之。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调中汤方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调中汤
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 黄芩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术 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法如前篇龙胆汤下,量儿大小以意服之。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调中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仁术便览》调中汤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斑,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熏于肺,传于皮肤,如蚊虫形状,而非锦纹也。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 砂仁 藿香 白芍 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壳 川芎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
引用:《仁术便览》调中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仁术便览》调中汤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 。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熏于肺,传于皮肤,如蚊虫咬形状,而非锦纹也。
苍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 藿香 芍药(炒) 甘草(炙) 桔梗 半夏 白芷羌活 枳壳(各一钱) 川芎(半钱) 麻黄 桂枝(各半钱)
引用:《仁术便览》调中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仁术便览》调中汤
治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苍术 白术 当归 白芍 滑石 青皮 黄芩 黄连(姜炒) 生地(各一钱二分) 槟榔(六分) 上水二钟,煎服。
引用:《仁术便览》调中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仁术便览》调中汤
治夏秋之间,暴寒折于盛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痛。伤寒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脉数,宜用此下之。
大黄(七钱) 葛根 黄芩 本 白术 芍药 桔梗 茯苓 甘草(各五钱)
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引用:《仁术便览》调中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调中汤
高良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附子(炮) 川芎(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评曰∶产后下痢,非止一证,当随所因而调之,既云饮冷当风,何所不至。寒热风湿,本属外因;喜怒忧思,还从自性;况劳逸饥饱,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调中;赤白滞下,非此能愈,各随门类,别有正方。今录桃胶散、白头翁汤以备用,余从滞下门选用之。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调中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中汤
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盈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 胁 胀;或急宜服之。
当归 肉桂(去粗皮) 川芎 白芍药 附子(炮) 良姜(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中汤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调中汤
苍术(一钱半) 陈皮 砂仁 藿香 甘草 芍药(炒) 桔梗 半夏 白芷 枳壳(炒)羌活(各一钱) 川芎 麻黄 桂枝(各五分)
内外、外感热而成斑者。此方主之。
内伤则里热,外感则表热,两热而无泄,故令斑烂。外伤者调其中,苍、陈、砂、藿、半、芍、枳、桔,皆调中药也;外感者疏其表,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药也。表里治而斑自愈矣。
引用:《医方考》调中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调中汤
和脾胃止吐泻,正气温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白芷 藿香石莲子(去心) 天麻(煨) 橘皮 半夏(面) 白扁豆(姜汁炒,各五分) 姜枣水煎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调中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调中汤
大黄(去皮,七钱) 葛根 黄芩 本 白术 芍药 桔梗 云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移时再服,得利即止。
此下药也,须有生冷面食积聚者,方可用。
霖按∶治暑首以六和汤、香薷饮,此两方乃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剂,未可概治也。五苓散为伤寒中风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所以用桂术蒸膀胱之津液上腾,宣阳气,布水精,乃治湿之方。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辛温升散,暑湿忌汗,用者皆宜慎。其大顺散,治暑月内伤饮冷证,非治暑也,移治暑厥燥火之病,恐贻人夭殃。即使脉伏肢冷,汗多舌润,亦当以参附回阳,断不可专恃姜桂燥烈之品。况热厥亡阳,辨之不真,虽参附亦杀人事也,可不慎诸,增订数方,附列于后。
引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调中汤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chm pdf 电子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