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泻黄散藿香叶七分,山栀仁一钱,石膏五分,甘草七分半,防风二钱,右锉细,用蜜拌炒,但微炒为末。水煎温服。
引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泻黄散
下载:《万氏秘传片玉心书》chm pdf 电子书
《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
(又名泻脾散)
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学海案∶“聚珍本”山栀仁一两,甘草三两云一作三分。方后有附论石膏文云,南方以石为石膏,以石膏为寒水石,正与京师相反,乃大误也。盖石膏洁白,坚硬有墙壁,而寒水石则软烂,以手可碎,外维青黑,中有细文,方书中寒水石则火锻用之。石膏则坚硬不可入火,如白虎汤用石膏,则能解肌热,破痰,治头痛。若用寒水石则误矣。又有一等,坚白全类石膏,而方敲之,亦皆成方者,名方解石也,可代石膏用之。南人有不信此说者,季忠尝相与同就京师大药肆中,买石膏、寒水石、方解石三种,又同诣惠民和剂局,及访诸国医询之,皆合此说,乃信季忠顷编《保生信效方》,已为辨论,恐小儿尤不可误,故复见于此。
引用:《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
下载:《小儿药证直诀》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泻黄散
(散)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防风四两,甘草二两,黑栀子一两,藿香七钱,石膏五钱。栀子、石膏泻肺胃之火,藿香辟恶调中,甘草补脾泻热。重用防风者,能发脾中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
引用:《汤头歌诀》泻黄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黄散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石膏(五钱) 藿香(七钱) 防风(四两) 黑山栀(一两) 甘草(三两) 为末,微炒香,蜜、酒调服。
泻黄(散)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栀子、石膏泻肺胃之火,藿香辟恶去臭,甘草调中泻热。重用防风者,能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诸药微炒香,则能皆入于脾。用蜜、酒调服,则能缓于中上。盖脾胃伏火,宜徐徐而泻却,非比实火当急泻也。)口臭唇疮胃火冲,烦渴易饥(即中消证)肌肉热,(脾胃主肌肉)脾中伏火并为功。(按∶脾中伏火,何以不用黄连?吴鹤皋谓恶其燥者,非也,乃恶其遏也。盖白虎汤治肺胃燔灼之火,身大热烦渴而有汗者;此治脾胃郁蒸之火,肌肉热烦渴而无汗者,故加防风、藿香,兼取火郁则发之义也。)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泻黄散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泻黄散
藿香(二钱) 山栀(一两,炒黑)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
脾家伏火,唇口干燥者,此方主之。
唇者,脾之外候;口者,脾之窍,故唇口干燥,知脾火也。苦能泻火,故用山栀;寒能胜热,故用石膏;香能醒脾,故用麝香;甘能缓脾,故用甘草;用防风者,取其发越脾气而升散其伏火也。或问何以不用黄连?余曰∶黄连苦而燥,此有唇口干燥,则非黄连所宜,故惟栀子之苦而润者为当耳。又问曰∶既恶燥,何以不去防风?余曰∶东垣已言之矣,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也,故昔人审择而用之。
引用:《医方考》泻黄散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泻黄散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钱
上末微炒,香酒调服。
有风药以散伏火,有清药以泻积热。而又用甘缓以和中,使不伤正气,此法颇佳。
引用:《医方论》泻黄散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目经大成》泻黄散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 藿香 栀仁(各一两) 石膏(五钱)
黄乃脾之正色。脾之华在睑,脾之窍在唇口。故凡两睑及口中、外有病者,知脾火也。苦能泻火,寒能胜火,故用栀仁、石膏。香能醒脾,甘能缓脾,故用藿香、甘草。乃防风取其升浮,既能发脾中伏火,又可于土中泻其金气,使不受母邪为祸。盖一药两用之法,以故倍之。
诗曰∶泻黄散重用防风,草藿栀膏减半充,蜜酒调咽清胃热,下胞痒烂有殊功。
引用:《目经大成》泻黄散
下载:《目经大成》chm pdf 电子书
《重订囊秘喉书》泻黄散
治胃火口疮,并治脾火。
防风 甘草 黑山栀 藿香 石膏上味,炒研末,蜜调服。
引用:《重订囊秘喉书》泻黄散
下载:《重订囊秘喉书》chm pdf 电子书
《临症验舌法》泻黄散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引用:《临症验舌法》泻黄散方
下载:《临症验舌法》chm pdf 电子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