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2-11-26 15:48:04

白棘

白棘
(《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别录》棘刺花。
【释名】棘刺(《别录》)、棘针(《别录》)、菥(《别录》)、马朐(音劬)。时珍曰︰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故重为枣,平为
【集解】《别录》曰︰白棘生雍州川谷。棘刺花生道旁,冬至后一百二十日采之,四月采实。
当之曰︰白棘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真也。
恭曰︰棘有赤、白二种。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棘中时复有之,亦为难得。
其刺当用白者为佳。然刺有钩、直二种︰直者宜入补益,钩者宜疗疮肿。花即其花,更无别物。天门冬一名颠棘,南人以代
颂曰︰棘有赤、白二种。《切韵》云︰棘,小枣也。田野间皆有之,丛高三、二尺,花、叶、茎、实俱似枣也。
宗奭曰︰本文白棘一名棘针、棘刺,如此分明,诸家强生疑惑,今不取之。白棘,乃是肥盛紫色,枝上自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故白棘取白之义,不过如此。
白棘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气,益精髓。枣
【附方】旧六,新八。
小便尿血︰棘刺三升,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外台秘要》)。
脐腹疼痛︰因肾脏虚冷,拘撮甚者。
棘针钩子一合(焙),槟榔二钱半,水一盏,煎五分,入好酒半盏,更煎三、五沸,分二服。(《圣惠头风疼痛︰倒钩棘针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为末。随左右鼻。(《圣惠方》)。
眼睫拳毛︰赤龙爪(倒钩棘也)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个(炒)。为末。摘去睫毛,每日龋齿虫食腐烂︰棘针二百枚(即枣树刺朽落地者),水三升,煮一升,含漱。或烧沥,日涂之,后敷雄黄末,即愈。(《外台秘要》)。
小儿喉痹︰棘针烧灰,水服半钱。(《圣惠方》)。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白棘,烧末,水服一钱。(《圣惠方》)。
小儿丹毒︰水煮棘根汁,洗之。(《千金方》)。
痈疽痔漏︰方同上。
疔疮恶肿︰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枚,同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子粪和涂,日三上之。
又方︰曲头棘刺三百枚,陈橘皮二两,水五升,煎一升半,分服。(《圣惠方》)。
诸肿有脓︰棘针,烧灰,水服一钱,一夜头出。(《千金方》)。
小儿诸疳︰棘针、瓜蒂等分。为末。吹入鼻中,日三次。(《圣惠方》)

【主治】烧油涂发,解垢(宗)。
棘刺花(《别录》)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金疮内漏(《别录》)。

【主治】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别录》)。

【主治】胫疮,捣敷之。亦可晒研,麻油调敷(时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