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发表于 2022-11-27 23:07:52

旋复代赭石汤

《删补名医方论》旋复代赭石汤

治汗、吐、下解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复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痞硬可消,清升噫气自除,观仲景治少阴水气上凌,用真武汤镇之;治下焦滑脱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固之。此胃虚气失升降,复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旋复代赭石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 甘草(各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方主之。
汗、吐、下而解,则中气必虚,虚则浊气不降而上逆,故作痞硬;逆气上干于心,心不受邪,故噫气不除,《内经·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心为噫是也。旋复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或曰∶汗、吐中虚,肺金失令,肝气乘脾而作上逆,逆气于心,心病为噫。此方用代赭石,固所以镇心,而亦所以平肝也。亦是究理之论。
引用:《医方考》旋复代赭石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 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代赭石一两(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引用:《伤寒论》旋复代赭石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按心下痞硬.中虚而有留邪也.噫气不除.
胃逆而兼蓄饮也.主旋复导饮下行.代赭镇心降逆.而邪之留滞者.复生姜半夏以开之.气之逆乱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和之.虚回邪散.则痞可解而噫亦止矣.
引用:《伤寒寻源》旋复代赭石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医述》旋复代赭石汤

此方,乃泻心之变剂。以心虚不可复泻,故去芩、连、干姜辈苦寒辛热之品。
○旋复、半夏作汤,调代赭末,治顽痰结于胸膈,或涎沫上涌者最佳。挟虚者加人参尤效。(柯韵伯)
旋复代赭汤,予每借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周扬俊)
昌用此方治反胃多痰,气逆并哕者,愈千人矣。(喻嘉言)
引用:《医述》旋复代赭石汤
下载:《医述》chm pdf 电子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旋复代赭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