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
胡萝卜(《纲目》)
【释名】时珍曰︰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
【集解】时珍曰︰胡萝卜今北土、山东多莳之,淮、楚亦有种者。
八月下种,生苗如邪蒿,肥茎有白毛,辛臭如蒿,不可食。冬月掘根,生、熟皆可啖,兼果、蔬之用。根有黄、赤二种,微带蒿气,长五、六寸,大者盈握,状似鲜掘地黄及羊蹄根。三、四月茎高二、三尺,开碎白花,攒簇如伞状,似蛇床花。子亦如蛇床子,稍长而有毛,褐色,又如莳萝子,亦可调和食料。按︰周定王《救荒本草》云︰野胡萝卜苗、叶、花、实,皆同家胡萝卜,但根细小,味甘,生食、蒸食皆宜。花、子皆大于蛇床。
又金幼孜《北征录》云︰交河北有沙萝卜,根长二尺许,大者径寸,下支生小者如箸。其色黄白,气味辛而微苦,亦似萝卜气。此皆胡萝卜之类也。
根
【气味】甘、辛,微温,无毒。
【主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时珍)。
子
【主治】久痢(时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