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
《备急千金要方》小半夏汤病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者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橘皮(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纳桂心四两。若腹满痛,纳当归三两,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参二两(仲景无橘皮、人参。)。
又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三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小半夏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小半夏汤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除必哕方。
半夏 生姜(各半斤)
上二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常积气结而死,其心上暖,以此汤少许汁入口遂活。
治黄胆方∶
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 麦亦得用之。
治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者方∶
土瓜根捣汁一小升,顿服,日一,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出,先须量病患气力,不得多服,力衰则起不得。
治发黄身面目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煮柏汁,众医不能疗者方∶
茵陈 栀子(各二两) 黄芩 大黄 柴胡 升麻(各三两) 龙胆(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体羸去大黄加栀子仁五六两,生地黄一升。(《延年秘录》无茵陈,有栀子四两、栝蒌三两、芒硝二两,《近效方》加枳实二两。)
夫黄发已久变作桃皮色,心下有坚,呕逆不下饮食,小便极赤少,四肢逆冷,脉深沉极微细迟者,不宜服此方,得下必变 也。宜与大茵陈汤除大黄,加生地黄五两,服尽汤,消息看脉小浮出形小见,不甚沉微,便可治也。脉浮见者,黄当明,不复作桃皮色,心下自宽也。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小半夏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半夏汤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半夏(汤洗七次)
上为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不拘时。
养荣汤 治五疸脚弱,心忪口淡,耳响微寒,发热气急,小便白浊。当作虚劳治之。(方见虚损门)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半夏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半夏汤
治支饮,呕吐不渴。
半夏(汤洗,七次)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支饮,不得息。(方见肺痈门)
五苓散 治瘦人脐下有悸者,挟涎沫而癫眩者,饮也。(方见伤暑门)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半夏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小半夏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引用:《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
(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
(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引用:《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便脓血,相传为病,此名疫利。其原因,于夏而发,于秋热燥相搏,逐伤气血,流于肠问,其后乃重,脉洪变数,黄连茯苓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生姜半筋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集解】
沈明宗曰:此支饮上溢而呕之方也。凡作呕必伤津液,应当作渴,故为呕家本渴,渴则病从呕去,谓之欲解。若心下有支饮,停蓄胸膈致燥,故呕而不渴,则当治饮,所以生姜散邪,半夏涤饮,呕自止矣。
□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注】
卒然呕吐,虽然不渴而心下痞塞,是膈间有水凝结也。眩者,是水阻阳气不升也;悸者,是水气上干于心也。即不渴无新饮,而平日饮盛可知,则不必顾及津液,亦必加茯苓以利水,斯结可开而阻可通也。
【集注】
赵良曰: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阳气必不宣散也。经云:以辛散之。半夏、生姜皆味辛,『本草』半夏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眩者,亦上焦阳气虚不能升发,所以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去水,下肾逆以安神,神安则悸愈也。
尤怡曰:饮气逆于胃则呕吐,滞于气则心下痞,凌于心则悸,蔽于阳则眩,半夏、生姜止呕降逆,加茯苓去其水也。
引用:《医宗金鉴》小半夏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半夏汤
(见痰饮中)
□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剧为难治。
【注】
疸病属脾,脾主土,土无定位,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期之十八日者,土旺之日也,政治十日以上当差,而不逾十八日之外也。若逾十八日不差而反剧者,则土衰矣。故曰:难治。
【集注】
高世栻曰:十八日,乃脾土寄旺于四季之期,十日土之成数也,黄疸之病在于脾土,故当以十八日为期。然治之宜先,故治之十日以上即当差。至十日以上不差,而疸病反剧者,是谓难治,谓土气虚败不可治也。
□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
此详申谷疸之为病也。未成谷疸之时,其人多病寒热,寒热作时,则不能食,寒热止时,则或能食,虽能食,然食后即头晕目眩,心烦不安,此为湿瘀热郁而内蒸,将作谷疸之征也。久久身面必发黄,为谷疸矣。宜茵陈蒿汤利下,使从大、小二便而出之。
引用:《医宗金鉴》小半夏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半夏汤
(见痰饮中)
□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注】
此详申上条饮呕,以明其治也。呕吐病后,则伤膈上津液,若思水者,急与饮之,不复呕吐者,是病去胃和自解也。思水者,与饮之而仍呕吐者,是病未除而有水饮也。
主之猪芩散者,利水以止呕吐也。
【集注】
程林曰:上章言先呕□渴,此为欲解;今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亦与上证不殊,故急与之以和胃。然思水之人,又有得水而贪饮,则胃中热少不能消水,更与人作病,故思水者,用猪苓散以散水饮。
魏荔彤曰: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即论中所言,先呕后渴,此为欲解之义也。急与之,呕吐后伤津液,水入而津液可复也。若夫未曾呕吐即思水者,即论中所言,先渴□呕之证也,是为水停心下,应治其支饮,而渴方愈也。主以猪苓散,利水补土,以治湿邪者,治渴而即以治上逆之呕吐也。
引用:《医宗金鉴》小半夏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为郄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引用:《医宗金鉴》小半夏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生姜 四钱 半夏 四钱
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
半夏生姜,降胃止吐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方见前 治呕而不渴者
呕伤津液,故呕后作渴,今呕而不渴,此心下有水饮,半夏生姜降水也。若先渴后呕,停水较深,宜小半夏加茯苓以厚药力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方见前
治黄疸误服下药而哕者。
黄疸之病,若小便色不变赤,腹满而喘,欲自下利者,乃脾肾寒湿,不可用大黄栀子寒下之药以除热。若热除去,则阳败作哕。哕者,用半夏生姜以温降胃阳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半夏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