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
鳜鱼(居卫切。《开宝》)
【释名】鱼(音蓟)、石桂鱼(《开宝》)、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
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集解】时珍曰︰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其斑纹尤鲜明者为雄,稍晦冬月偎泥,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
肉
【气味】甘,平,无毒。《日华》曰︰微毒。
【主治】腹内恶血,去腹内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开宝》)。补虚劳,益脾胃【发明】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则仙人刘凭、隐士张志和之嗜此鱼,非无谓也。
尾
【主治】小儿软疖,贴之良(时珍)。
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鲠,不拘久近(时珍)。
【附方】旧一。
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儿,日久或入脏腑,痛刺黄瘦甚者,服之皆出。腊月收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用一皂子许,煎酒温呷。
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吐再服,以吐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蠡、鲩、鲫胆皆可。(《
【附录】鱼时珍曰︰按《山海经》云︰合水多食之不痈,可以治。郭注云︰,音滕。逵乃功用,俱与鳜同,亦鳜之类也。日华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