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
《时方歌括》地黄饮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
地黄饮子少阴方.桂附蓉苓并地黄.麦味远蒲萸戟斛.薄荷加入煮须详.(肉桂附子肉苁蓉茯苓熟地黄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各五分.薄荷叶七片.水一杯二分.煎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命火为水中之火.昔人名为龙火.其火一升.故舌强不语.以肾脉荣于舌本也.火一升而不返.故猝倒不省人事.以丹田之气.欲化作冷风而去也.方用桂附苁蓉巴戟以导之.龙升则水从之.故痰涎如涌.以痰之本则为水也.方用熟地茯苓山药石斛以安之.火迸于心.则神识昏迷.方用远志菖蒲以开之.风动则火发.方用麦冬五味子以清敛之.肾主通身之骨.肾病则骨不胜任.故足废不能行.方用十二味以补之.然诸药皆质重性沉.以镇逆上之火.而火由风发.风则无形而行疾.故用轻清之薄荷为引导.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镇逆.刘河间制方之妙.汪庵辈从未悟及.无怪时医之愦愦也.
引用:《时方歌括》地黄饮子
下载:《时方歌括》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地黄饮
(《易简》)参 草,二地二冬枇斛参。泽泻枳实疏二腑,躁烦消渴血枯含。〔人参、黄、甘草(炙)、天冬、麦冬、生地、枇杷叶(蜜炙)、石斛、泽泻、枳实(麸炒),每服二钱。参、 、甘草以补其气,气能生水,二地、二冬以润其燥,润能益血,石斛平胃,枇杷补气,泽泻泻膀胱之火,枳实宣大肠之滞,使二腑清,则心、肺二脏之气得以下降,而渴自止。〕
引用:《汤头歌诀》地黄饮子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地黄饮
(河间)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熟地、山萸肉、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苓、内苁蓉、官桂、附子(炮)、巴戟等分,每服五钱,加薄荷少许煎。〕 厥风痱能治之,(凡口噤身冷为 厥,四肢不收为风痱。)火归水中水生木。(熟地以滋根本之肾,桂、附、苁蓉、巴戟以返真元之火,山茱、石斛平胃温肝,志、苓、菖蒲补心通肾,麦、味保肺以滋水源,水火既交,风火自息矣。刘河间曰∶中风,非外中之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故卒倒无知也。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医贯》曰∶痰涎上涌者,水不归元也;面赤烦渴者,火不归元也。惟桂、附能引火归元,火归水中,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矣。)
引用:《汤头歌诀》地黄饮子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地黄饮
熟地黄 巴戟(去心)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 附子(炮) 官桂 石斛 茯苓 远志 麦冬 石菖蒲 五味子
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清肝气以益水之源,纳肾气以制火之僭。水能涵木,孤阳不升则心气通,而舌喑自解矣。
惟足废不能行,尚当加壮筋利节之药。至其不用风药,正恐以助火,故特为迸去,未可议之也。
引用:《医方论》地黄饮子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地黄饮
人参 黄 (蜜炙) 甘草(炙)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蜜炙) 石斛 泽泻 枳壳(麸炒)
等分,每服三钱。
此方妙处在清金润肺,以益水之源;又有泽泻、枳壳以泄郁热。斯渴止而烦躁亦除矣。
引用:《医方论》地黄饮子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目经大成》地黄饮
地黄 巴戟天 山茱萸 肉苁蓉 麦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茯苓 远志 石斛 石菖蒲 或加人参、当归、草。
风痱风痹,此方主之。
风痱,舌强语涩,足废步蹇。风痹即内经行痹、痛痹之谓。盖脾肾素虚,运化水火不及,风气杂合而成。治宜和脏腑、通经络,河间地黄饮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苁蓉、麦冬、五味,滋水药也,水足可以制飞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远志、石斛、菖蒲, 湿药也,湿去足以回厥逆之阳。再加人参补其气,当归养其血, 草兼驱风湿。进数剂稍减,更等分各一两,以姜汁煮红枣肉为丸,尽料而痱、痹已矣。风湿内外障,取法乎此,当亦有效。
诗曰∶风痱风痹古方奇,地黄饮子桂附施,石枣菖蒲巴戟斛,麦蓉远志五味齐,火生水中水生木, 草参归加不须。
引用:《目经大成》地黄饮子
下载:《目经大成》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地黄饮
治消渴咽干烦燥。
人参 生地 熟地 黄 天门冬 麦门冬 泽泻 石斛 枇杷叶(去皮、毛)
枳实(麸炒) 甘草 水煎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地黄饮子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医学心悟》地黄饮
熟地(九蒸晒,二钱) 巴戟(去心) 山萸肉(去核) 肉苁蓉(酒浸焙) 石斛 附子(炮) 五味子(杵炒) 白茯苓(各一钱) 石菖蒲(去毛) 桂心 麦冬(去心) 远志(去心,甘草水炮炒
入薄荷少许,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气虚,加人参二钱。
甘桔汤 (见伤寒咽痛。
引用:《医学心悟》地黄饮子
下载:《医学心悟》chm pdf 电子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