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4-1-19 14: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post-jibing">别名: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小叶性肾炎,分叶性肾炎,低补体血症性肾炎,持续性低补体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 简介
  • 原因
  • 检查
  • 诊断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遵从医嘱,戒除烟酒,去除一切刺激因素,结合适当的治疗,有的白斑病可逐渐消失。早发现、早治疗,病人和医生互相配合,可以防患于未然。 通过食物疗养也是不错的方法: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PGN),是肾小球肾炎中最少见的类型之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此病曾有多种名字,包括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CGN)、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小叶性肾炎、低补体血症性肾炎等。本病是一种具有特定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炎、肾病或肾炎肾病同时存在和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可见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呈分叶状,故又称分叶性肾炎。其病理改变的主要特点是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双轨。根据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可将MPGN分为3型:Ⅰ型为内皮下致密物沉积;Ⅱ型为特征性基膜内致密物沉积;Ⅲ型是上皮下和内皮下致密物同时出现;大多认为Ⅱ型是一种独特的肾小球疾病,Ⅲ型可能是Ⅰ型膜增生性肾炎的一种变异。本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大多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因而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且预后差。


病因

  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Ⅰ型为免疫复合物病;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膜增生性肾炎中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有3种亚型。Ⅰ型冷球蛋白血症是单株峰球蛋白,通常为骨髓瘤蛋白。Ⅱ型通常为单株峰IgM球...
显示全部
检查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理检查结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区分Ⅰ型和Ⅱ型。持续性的低补体血症,持续无选择性的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有严重的多样畸形的红细胞尿,与肾功能下降不成比例的贫血,常提示该病发生。C3肾炎因子和血补体C3同时降低常提示病情...
显示全部
诊断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理检查结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区分Ⅰ型和Ⅱ型。持续性的低补体血症,持续无选择性的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有严重的多样畸形的红细胞尿,与肾功能下降不成比例的贫血,常提示该病发生。C3肾炎因子和血补体C3同时降低常提示病情...
显示全部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知识
症状部位


  • 腰部
症状科室


  • 肾内科
相关症状


  • 皮质胶质增生
  • 间歇性血尿
  • 不典型增生
  • 贫血
  • 高血压
  • 血尿伴蛋白尿
相关疾病


  • 贫血
  • 血尿
症状检查


  • 尿TH蛋白
  • 尿氨氮
  • 尿尿素
  • 尿透明度
  • 尿沉渣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01:40 , Processed in 1.048962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