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回复: 0

蟛蜞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22: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大辞典》:蟛蜞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Pén Qí
【别名】螃蜞(《集韵》)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肉、内脏和脂肪。
【原形态】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约3.8厘米,宽约4.4厘米;四方形。额宽大,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有4个并立的突起。眼具短柄,能活动;外眼窝齿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具光滑隆线,无齿。螯足1对,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1条颗粒隆线。步足4对,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腹部退化,雌雄异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生境分布】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体内脂肪含量,随季节而变化。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含量较低,以后渐增,至12月底达到最高值,冬眠后又逐渐减少。4月份渐渐增加。5月份因经繁殖,又降到极低。在整个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繁殖以后,始趋于接近。血钙(未换壳时沩75毫克%。
【性味】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咸,冷,有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
②《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蟛蜞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食(蟛蜞)肉能令人吐下至困。
【拼音名】Pén Qí
【英文名】Amphilbious Crab, Brackish-water Crab
【别名】螃蜞
【来源】药材基源: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及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脂肪或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arma dehaani H. Milne- Edwards.

【原形态】无齿相手蟹,头胸甲呈四方形,一般长红39mm,宽44mm左右。胃、心、肝各区均有些隆起,中鳃区具4-5条斜行隆线。额守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具4个并立突起,外眼宣传员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隆线光滑,无齿。鳌足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腕节内末角钝,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一条颗粒隆线,指节较少掌节长,可动指弯曲,两指间的空隙小。步足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雌体腹部呈圆形,雄体呈宽三角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流泥岸处,穴居河岸可田埂内。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体内脂肪含量,随季节而变化。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含量较低,以后渐增,至12月底达到最高值,冬眠后又逐渐减少。4月份渐渐增加。5月份因经繁殖,又降到极低。在整个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繁殖以后,始趋于接近。血钙(未换壳时)为75mg%。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痈肿疮毒;湿癣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外用:适量,取膏涂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
2.《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4 10:26 , Processed in 1.135248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