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抵当丸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23: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急千金要方》抵当丸

下血方。
水蛭 虻虫(各二十枚) 桃仁(二十二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合,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顿服之。 时当下血,不下更服。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抵当丸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抵当丸

水蛭(三十枚,炒褐色) 虻虫(三十枚,去翅足,炒)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蓄血发黄者,此方主之。
阳邪瘀热在里,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而发黄者,为蓄血发黄。苦走血,咸软坚,故用水蛭、虻虫以逐败血。滑利肠,寒下热,故用桃仁、大黄以下血热。他如伤寒门桃仁承气汤亦可酌用。
引用:《医方考》抵当丸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抵当丸

水蛭 虻虫 大黄 桃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少腹满而小便利.为下焦蓄血.若蓄热者.津液不行.则小便不利.今小便利.知为蓄血.蓄血坚结.非轻缓之剂可疗.必峻猛之剂.方对症耳.以丸较汤.仅得三分之一.为稍缓也.
引用:《伤寒括要》抵当丸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味苦寒) 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日卒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引用:《伤寒论》抵当丸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五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 时.当自下血.若不下.更服.同一抵当而变汤为丸.另有精义.经云.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宜抵当丸.盖病从伤寒而得.寒主凝泣.血结必不易散.故煮而连滓服之.俾有形质相着得以逗遛血所.并而逐之.以视汤之专取荡涤者.不同也.
引用:《伤寒寻源》抵当丸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捣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引用:《伤寒杂病论》抵当丸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抵当丸

下蓄血。
水蛭(七个,锻石炒赤) 虻虫(八个,粳米炒) 桃仁(七个) 大黄(一两) 为末,作四丸,水一钟煎一丸,取七分,温服。当下血,未下再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抵当丸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虫(熬,去翅、足)二十个桃核(去皮、尖)二十五个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集解】
柯琴曰:膀胱为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热结□满,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之内,而在少腹之内也。其随经之荣血,因瘀热结于少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所以小便虽利,而□满急结如故,是蓄血瘀于少腹也。热淫于内,神魂不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荣不运,故脉微而沉;荣不运则气不宣,故脉沉而结也。荣气不周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火炽盛也;大便反易者,血之濡也;色黑者,蓄血之化也;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此皆瘀血之征,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以桃核之苦温,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
,则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若外证已解,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是又为转属阳明之证,用调胃承气加桃核、桂枝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使胃和则愈矣。此桃核承气所以为治之缓也。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先下后汗,治失其序矣。邪热陷入,心下痞结,法当攻里。若恶寒者,为表未尽也,表既未尽,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者,以其为已汗已下之表也。攻痞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者,以其为表解里热之痞也。
【集注】
『活人书』云:大抵结胸、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方有执曰:表非初病之表,乃下后复汗,疏缓其表之表也。解犹救也,如解渴、解急之类是也。解表与发表不同,伤初病之表当发,故用麻黄汤;此以汗后之表当解,故曰宜桂枝汤。
张璐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先里后表,颠倒差误。究竟已陷之邪痞结心下,证兼恶寒,表邪不为汗衰,即不可更攻其痞,当先行解肌之法以治外,外解已后,乃用大黄黄连攻其邪热凝聚之痞,方为合法。
引用:《医宗金鉴》抵当丸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抵当丸

以抵当汤为丸
少腹满而尿利,为有瘀血,宜丸药缓下。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抵当丸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儒门事亲》抵当丸

虻虫(五个) 桃仁(六枚) 大黄(三分) 水蛭(五个)
上为细末,只作一丸。水一大盏,煮一丸,至七分,顿服之。
引用:《儒门事亲》抵当丸
下载:《儒门事亲》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0 21:50 , Processed in 1.266311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