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抗核抗体(ANA)或抗核因子(ANF) 检查结果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4-1-19 04: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名:抗核酸抗原抗体 抗核抗体


  •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ANA)是最常出现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为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但也包括某些细胞质和细胞骨架成分。核染色质中的抗原有DNA、组蛋白、高活动组(high mobility group,HMG)蛋白、DNA拓朴异构酶-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yclin)、RNA聚合酶-1以及核仁结构区(nueleolus organizing regions,NOR)相关蛋白等;核质中的抗原为核糖核蛋白,包括U1~U6 RNA、转移RNA(tRNA)、信使RNA(mRNA)、异质性细胞核RNA(hn RNA)以及许多其他的小RNA,即小的细胞核RNA(snRNA)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物,如U1、U2、U4~U6 RNP(Sm抗原)、U1 RNP、hnRNP等;核膜上的靶抗原主要有称之为膜孔复合物的一组蛋白质和核膜内层的层蛋白(lamins)。除此之外,在细胞质中也有一些核糖核蛋白,即小细胞质RNP(scRNP)如Ro/SS-A抗原。产生的机制不清楚。某些抗核抗体有相对的疾病特异性,如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出现的抗双链DNA抗体和抗Sm抗原抗体;硬皮病时出现的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1)抗体等。由于很多抗核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内有特定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核酸和蛋白,自身抗体与它们的结合,可能会对细胞的增殖及相应功能产生影响。
正常值

  免疫荧光定性法:阴性。 免疫荧光滴度法:<1∶160。
临床意义

  ANA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例如全身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检出率都可达100%;干燥综合征(Sjgren综合征)、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检出率可达70%~85%;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患者也可能检出ANA。

  • 抗核抗体
相关检查


  • 抗线粒体抗体(AMA)
  • 抗淋巴细胞抗体(ALA)
  • 抗双链DNA抗体(ani-DNA)
  • 狼疮细胞试验
  • 自身免疫性疾病14项
相关疾病


  • 强直性脊柱炎
  • 风湿性多肌痛
  •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 妊娠合并硬皮病
  • 风湿性心脏病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
  • 风湿性关节炎
  • 药物性狼疮
  • 成人斯蒂尔病
  • 红蝴蝶疮
  • 瘢痕性脱发
相关症状


  • 皮肤弥漫性红肿
  • 血管炎
  • 网状青斑
  • 口腔溃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16:43 , Processed in 1.291124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