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post-jibing">别名: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这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也为合理地控制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科学矫正其暴力行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为了借鉴西方的有关经验,加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研究,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单就西方对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研究作一简单介绍,以其抛砖引玉,并请教于诸位同仁。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攻击、暴力行为存在一定的家族聚焦现象,且符合多基因遗传特点。HYY型超雄结构可能更具有攻击性。
(2)生化: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及总胆固醇的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和抑制有关。
(3)神经内分泌:...
显示全部
检查
人类的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的概念和定义不同,所报道的攻击行为发生率差别很大,从20%到70%不等,目前尚无公认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谐谢振安(1997)曾对4所大学进行过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54.7们的学生曾有过言语、打架斗殴、破坏他人或集体财务、自伤...
显示全部
诊断
人类的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的概念和定义不同,所报道的攻击行为发生率差别很大,从20%到70%不等,目前尚无公认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谐谢振安(1997)曾对4所大学进行过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54.7们的学生曾有过言语、打架斗殴、破坏他人或集体财务、自伤...
显示全部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 缺乏自控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和行为异常
- 暴力冲动行为
- 儿童退缩行为
- 强迫行为
- 儿童行为孤僻
- 机械地重复周围人的言语或行
- 猥亵行为
- 行为无计划性
- 行为及情绪异常
相关疾病
- 反应性精神病
- 偏执狂
- 躁狂症
- 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
- 性兴奋障碍
- 谵妄
- 拔毛狂
- 狂病
- 小儿预激综合征
- 小儿神经性贪食
症状检查
- 颅脑超声
- 颅脑CT检
- 脑多普勒
- 脑电图检
- 核磁共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