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肾性尿崩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4-1-19 1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post-jibing">


  • 简介
  • 原因
  • 检查
  • 诊断

肾性尿崩


  • 肾性尿崩
  • 小儿肾性尿崩
尿崩


  • 尿崩
  • 尿崩
  • 尿崩
  • 肾性尿崩
  • 小儿尿崩
  • 老年人尿崩
  • 小儿肾性尿崩
  •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

尿崩症是指大量稀释性体液从体内排出,这种过量摄水和低渗性多尿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正常的生理刺激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所致(中枢性或神经性),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即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是指后者。即在血浆ADH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下,肾脏不能浓缩尿液而持续排出稀释尿的病理状态。 尿崩症是指血浆ADH正常存在或增高的情况下,肾脏不能浓缩尿液而持续排出大量稀释性尿液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功能异常性疾病。这种过量摄水和低渗性多尿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正常生理刺激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多尿、烦渴及持续性低张尿病因可为遗传性和继发性遗传性为伴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又称为遗传性或原发性抗垂体后叶素性尿崩症也可称为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继发性者可发生于各种慢性肾脏病(如梗阻性肾病、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钙血症、失钾性肾病肾结核肾髓质囊性病等),多发性骨髓瘤肾淀粉样变药物损害(如地美环素、甲氧氟烷长春新碱)等后天性患者由于肾脏和肾外疾病的抗ADH作用和(或)破坏了肾脏髓质间液的高渗状态使尿液浓缩受到一定影响,故又称为继发性或不完全性抗ADH性尿崩症。


病因

  1.原发性先天性和家族性。
  2.继发性
  (1)多种慢性肾病(多囊肾、髓质囊性病、慢性间质性疾病、严重肾功能衰竭)。
  (2)阻塞性尿路病,梗阻被解除后。
  (3)单侧肾动脉狭窄。
  (4)肾移植术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5:10 , Processed in 1.128957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