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石蚕(沙虱,石蠹虫)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12: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蚕(沙虱,石蠹虫)
(《本经》下品)
【校正】并人有名未用石蠹虫。
【释名】沙虱(《本经》)、石蠹虫(《别录》
弘景曰︰沙虱乃东间水中细虫。人入水浴,著身略不可见,痛如针刺,挑亦得之。今此或名同而物异耳。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沙虱作沙蚌。
【集解】别录曰︰石蚕生江汉池泽。
宗奭曰︰石蚕在处山河中多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
其色如泥,蚕在其中,故谓之石蚕,亦水中虫耳。方家用者绝稀。
《别录》曰︰石蠹虫生石中。
藏器曰︰石蠹虫一名石下新妇,今伊芳洛间水底石下有之。状如蚕,解放丝连缀小石如茧。
春夏羽化作小蛾,水上飞。
时珍曰︰《本经》石蚕,《别录》石蠹,今观陈、寇二说及主治功用,盖是一物无疑矣。又石类亦有石蚕,与此不同。
【正误】弘景曰︰李当之云︰石蚕江左不识,谓为草根。其实类虫,形如老蚕,生附石上。伧人得而食之,味咸微辛。所言有理,但江汉非伧地。大都是生气物,如海中蛤、蛎辈,附石生不动,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节,亦似蚕。恐未是实,方家不用。
恭曰︰石蚕形似蚕,细小有角节,青黑色,生江汉侧石穴中。岐、陇间亦有,北人多不用,采者遂绝耳。
韩保升曰︰李谓是草根,陶谓是生气物。苏恭之说,半似草,半似虫,皆妄矣。此虫所在水石间有之,取为钩饵。马湖石间最多,彼人啖之,云咸、微辛。
颂曰︰石蚕,陶、苏都无定论,《蜀本》之说为是。今川、广中多有之。其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今信州山石上,四时常有之,亦采入药。详见菜部草石蚕下。
【气味】咸,寒,有毒。
保升曰︰咸、微辛。
吴普曰︰雷公︰咸,无毒。
【主治】五癃,破石淋堕胎。其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本石蠹虫︰主石癃,小便不利(《别录》)。
【发明】宗奭曰︰石蚕谓之草者,谬也。《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
时珍曰︰石蚕连皮壳用也,肉则去皮壳也。
【附录】云师、雨虎
时珍曰︰按《遁甲开山图》云︰霍山有云师、雨虎。荣氏注云︰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则出在石上。肉甘,可炙食之。此亦石蚕之类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9:52 , Processed in 1.27571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