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回复: 0

麻仁丸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妇人大全良方》麻仁丸

麻仁 枳壳 人参(各四分) 大黄(二分,煨)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未通渐加丸数,不可太过。
评曰∶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涩则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唯葱涎调蜡茶为丸,复以葱茶下之必通。(仆常以《局方》四物汤,以生干地黄易熟地黄,加青皮去白,煎服效)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麻仁丸方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chm pdf 电子书 


《博济方》麻仁丸

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麻仁(四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五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 大黄(四两,二两蒸熟,二两生用) 白槟榔(一两,半煨,半生) 山茱萸(一两半) 薯蓣(一两半)官桂(去皮,一两半) 车前子 枳壳麸(炒) 防风(各一两半) 羌活(一两半) 木香(二两) 菟丝子(一两半,
上十三味,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温水下。
引用:《博济方》麻仁丸
下载:《博济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仁丸

麻仁(研) 枳壳(麸炒) 人参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未通又加丸数。
评曰∶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涩则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唯葱涎调腊茶为丸,复以葱茶下之必通。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仁丸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麻仁丸

(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浓朴(去皮,一斤)杏仁(去皮煎熬,碾脂,一升)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
枳实破结,浓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麻仁丸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妙用》麻仁丸

麻仁(另研) 芍药 枳实(炒) 浓朴(各五两炒) 杏仁(五两半研作脂.) 大黄(一斤蒸焙)
炼蜜丸如梧子大.米饮送十丸.渐加.以知为度.(此方分两照脾约丸.)
引用:《时方妙用》麻仁丸
下载:《时方妙用》chm pdf 电子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仁丸

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难,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人,大便秘涩,尤宜服之。
枳壳(去瓤,麸炒) 白槟榔(煨半生) 菟丝子(酒浸,别末) 山蓣 防风(去叉、 枝) 皮,别研)
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下,临卧 服之。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仁丸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仁丸

治脾约,大便难,小便数,关脉浮涩者。此润肠之主方。
大麻仁(二升) 杏仁(一斤去皮尖) 白芍(半斤)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炙)
枳实(半斤)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利为度。
麻仁丸方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亡大便难,养液通幽蜜丸嚼。(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滋柔润下,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麻仁丸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麻仁丸

麻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浓朴 杏仁
趺阳脉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趺阳者.脾胃之脉.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气约.约者.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于膀胱.致令小便数.水液只就州都.大腑愈加燥竭.大便乃秘.与麻仁丸.通幽润燥.
引用:《伤寒括要》麻仁丸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麻仁丸

麻子仁(二升) 芍药 枳实(各半斤擘) 大黄(去皮) 浓朴(去皮) 杏仁(各一斤去皮尖熬别研作脂)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按经言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此与攻胃实不同.故用芍药以益阴.麻杏以润燥.而大黄浓朴分两皆从轻减.服止十丸.以次渐加.皆示不欲遽下之意.
引用:《伤寒寻源》麻仁丸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麻仁丸

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厚朴(去皮)一斤 杏仁(去皮,尖熬,碾脂)一升,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破结,厚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引用:《医宗金鉴》麻仁丸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麻仁丸

麻仁二升芍药半筋枳实半筋大黄(去皮)一筋厚朴(去皮)一筋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右六味,蜜合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和为度。
【集解】
方有执曰:麻子、杏仁能润干燥之坚,枳实、厚朴能导固结之滞,芍药敛液以辅润,大黄推陈以致新,脾虽为约,此能疏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注】
伤寒吐后,胸不胀满而腹胀满者,是表邪已尽,胃中壅热故也。宜与调胃承气汤,下其热而和之。以无□痛,故不用大小承气也。
【集注】
程知曰:言吐后腹胀满宜调胃也。热在上焦则吐,吐后腹胀满,则邪不在胸,其为里实可知。然胀满而不□痛,自不宜用急下之法,但与调胃承气,和其胃热可耳!『内经』云:诸胀腹大,皆属于热也。
程应旄曰:吐伤津液,燥气不能下达,遂成土郁,是以腹胀满,用调胃承气,一夺其郁可耳!
引用:《医宗金鉴》麻仁丸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麻仁丸

麻仁 杏仁 芍药 大黄 厚朴 枳实
蜜煎导、猪胆汁土瓜根汁,此燥在肛门之方。若肛门与肠中皆燥,而又无燥之实证者,须麻仁丸,麻仁杏仁以温润之,芍药以寒润之,又兼小承气汤以轻荡之。每服只梧子大之十小丸,轻缓极矣。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麻仁丸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儒门事亲》麻仁丸

郁李仁(去皮,另捣) 火麻仁(另捣,二味各二两)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 槟榔(半两) 干山药 防风(去芦) 枳壳(炒,去穣,七钱半) 羌活 木香(各五钱半)
上为细末,入另捣者,三味搅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水下,食后。牵牛。滑石亦少。
引用:《儒门事亲》麻仁丸
下载:《儒门事亲》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4 13:33 , Processed in 1.27393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