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镰叶瘤足蕨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本草》:镰叶瘤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拼音名】Lián Yè Liú Zú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
【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P.distinctissima Ching.adnata B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30-45cm。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叶簇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4-18cm,基部三棱形,有1-2对气囊体,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7-25cm,基部宽8-11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二叉状。孢子叶叶柄长30-40cm;叶片一回羽状,长14-22cm,宽4-6cm;羽片15-25对,极度收缩呈线形,长5-7cm,宽2-3mm;侧脉通常二叉,伸至叶边1/2处。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及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凉
【归经】入膀胱、肺、肝三经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祛风止痒;透疹。主流行性感冒;麻疹;皮肤瘙痒;血崩;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烧灰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感冒发热、皮肤搔痒。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5 14:50 , Processed in 1.224259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