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四七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1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妇人大全良方》四七汤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节,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妇人情性执着,不能宽解,多被七气所伤,遂致气填胸臆,或如梅核上塞咽喉,甚者满闷欲绝,产妇尤多此证,宜服此剂,间以香附子药久服取效。切不可谓紫苏耗气,且谓新产气血俱虚不肯多服。用之效验,不可具述。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无时候。若因思忧过当,小便白浊,用此药吞青州白丸子极妙。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四七汤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chm pdf 电子书 


《是斋百一选方》四七汤

治七种气,大七气汤,临文子曾服有效。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半夏(二两,全) 浓朴(姜汁制,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食前服。
引用:《是斋百一选方》四七汤
下载:《是斋百一选方》chm pdf 电子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七汤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 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出《易简方》)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 恶阻,尤宜服之。一名浓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 、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 。一方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气不升降,腹胁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 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七汤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四七汤

(《三因》)理七情气,(七气,寒、热、喜、怒、忧、愁、恚也,亦名七气汤。)半夏浓朴茯苓苏。〔半夏(姜汁炒)五钱,浓朴(姜汁炒)三钱,茯苓四钱,紫苏二钱。郁虽由乎气,亦多挟湿挟痰,故以半夏、浓朴除痰散满,茯苓、苏叶利湿宽中。湿去痰行,郁自除矣。〕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又有局方名四七汤,参桂夏草妙更殊。(人参、官桂、半夏各一钱,甘草五分,加姜煎。人参补气,官桂平肝,姜制半夏祛痰,甘草和中,并不用利气之药。汤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人之七情也。)
引用:《汤头歌诀》四七汤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四七汤

人参 官桂 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越鞠丸治气实之郁,四七汤治气虚之郁。虚则寒生,不可谓气病绝无寒症也。备此一法,庶无偏胜之患。
引用:《医方论》四七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瘴疟指南》四七汤

治妇人瘴疾.中脘痞满.气不舒快.痰涎壅盛.及七情气结.成痰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紫苏(三两)
上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引用:《瘴疟指南》四七汤
下载:《瘴疟指南》chm pdf 电子书 


《外科理例》四七汤

半夏(五两) 紫苏(二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水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热服。
引用:《外科理例》四七汤
下载:《外科理例》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9 05:04 , Processed in 1.361901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