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回复: 0

小青龙加石膏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7 2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退思集类方歌注》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也。
小青龙汤原方加石膏二两。煮法同。强人服一升,虚人减之。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不渴呕利慰。(凡水停心下之证,多喘咳而不渴,此要诀也。其余下利与小便不利,或然或不然也。)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备举辛温散水寒,兼病属有形,非一味发散所能除,故备举辛温以散水,兼用酸苦以安肺,于麻、桂二汤内,不但留白芍之酸收,拘其发散之猛,再复五味、干姜摄太阳之气,监制其逆,细辛、半夏温散水寒,从阴出阳,庶几水从汗解而不伤阴,此发汗散水之圣方也。)溢饮水肿服之奇,发汗散水此所谓。(溢饮者,水肿也。水饮外溢于肌肤,旁流于四肢,故一身悉肿。然亦必有喘咳见证,用此发汗散水,其效乃奇。)肺胀烦躁加石膏,寒温并进斯为贵。(肺胀咳喘,多因水饮,而烦躁则挟热邪,故于小青龙汤加石膏,寒温并进,水热俱蠲,于法尤为密矣。)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小青龙加石膏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小青龙加石膏汤

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二、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解】
李□曰:心下有水,麻黄、桂枝发汗以泄水于外,半夏、干姜、细辛温中以散水于内,芍药、五味子收逆气以平肝,甘草益脾土以制水,加石膏以去烦躁,兼能解肌出汗也。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注】
咳,谓咳而不上气也。脉浮者,风寒病外也。主之厚朴麻黄汤者,以散外邪为主也。
脉沉者,痰饮病里也。主之泽漆汤,以逐内饮为主也。
【集解】
尤怡曰:此不详见证,而但以脉之浮沉为辨;而异其治。按: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大同,则散邪蠲饮之力居多,而厚朴辛温亦能助表,小麦甘平,五味敛安正气者也。泽漆汤以泽漆为主,而以白前、黄芩、半夏佐之,则下趋之力较猛,虽生姜、桂枝之辛,亦祗为下气降逆之用而已,不能发表也。仲景之意,盖以咳皆肺邪,而脉浮者,气多居表,故驱之使从外出为易;脉沉者气多居里,故驱之使从下出为易,亦因势利导之法也。
引用:《医宗金鉴》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右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纳诸药,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注】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汤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脉大有热而加姜,枣,则发散之力微而且缓也。后一方,小青龙汤中加入石膏,以证兼烦躁,虽宜汗散寒饮,犹防助热伤津也。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二物,协力建功。石膏清热,借辛热亦能豁痰,半夏豁痰,借辛凉亦能清热。前麦冬汤方中下气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药中。此二方
又藉半夏入清温剂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化裁后学矣。
引用:《医宗金鉴》小青龙加石膏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方中加石膏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心下有水者。
肺胀而烦躁,此肺气实燥。咳喘而脉浮,则心下有水矣。此中上实燥,中下虚寒,故用麻黄泄实,石膏清燥以治中上。姜辛五味温寒水以治中下。桂枝芍药升降木气,甘草补中气也。脉浮有表邪,故用调和荣卫之法,心下有水者,心下必有水声。用姜辛五味之咳,喉中必作痒,痰必清而夹水。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青龙加石膏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7 08:44 , Processed in 1.417734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