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泻心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7 2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泻心汤

黄连为末,蜜水调服。
引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一连散(即泻心汤)
下载:《万氏秘传片玉心书》chm pdf 电子书 


《小儿药证直诀》泻心汤

治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
黄连(一两去须)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取温水化下。
引用:《小儿药证直诀》泻心汤
下载:《小儿药证直诀》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治猝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方。
人参 甘草 黄芩 栝蒌根 橘皮(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干姜(一两半)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洽云治老小利)。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其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为邪,血散脉中,伤脉尚可,伤脏则剧,井输益肿黄汁出,经合外烂,肉腐为痈脓,此为火疽,医所伤也。夫脉数者不可灸,因火为邪,即为烦,因虚逐实血走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应在泻心。泻心汤兼治下痢不止,腹中 坚而呕吐,肠鸣者方。
半夏(半升)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治老小下痢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方。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半)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并治霍乱。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蒌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泻心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泻心汤

治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腹中雷鸣,泾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烦闷喘急。
黄连(去毛,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三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各一两) 干姜(炮,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两盏,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服。并治霍乱。若寒,加附子一枚,炮去皮脐;若渴,加栝蒌根;呕,加橘皮;痛,加当归;客热,以生姜代干姜。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泻心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方见前)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万病一言,察其寒、热、虚、实、紧、弦、行其针药,各探其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注】
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者,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喘不得卧者,停饮之胸满也;呼吸不快,胸满太息而稍宽者,气滞之胸满也。今病人无寒热他病,惟胸满、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乃瘀血之胸满也。唇、舌、血华之处也,血病不荣,故痿瘁色变也。热在血分,故口燥漱水不欲咽也。脉微大来迟,阴凝之诊,则当腹满,今腹不满,询之其人,言我满在胸不在腹也,与上如是之证推之,为有瘀血也。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注】
此承上文互详证脉,以明其治也。如热状,即所谓心烦胸满,口干燥渴之热证也。其人当得数大之阳脉,今反见沉伏之阴脉,是为热伏于阴,乃瘀血也。瘀血者当下之,宜桃核承气、抵当汤、丸之类也。
【集注】
李□曰:血瘀内无实热,故外证但如热状,而其脉不数疾,反无热也。烦满者,血瘀经气不舒;燥渴者。血瘀津液不布。血属阴,瘀则脉伏于内,故为阴伏。当下之,以去瘀生新也。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注】
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谓血在胃也,即古之所谓结阴,今之所谓便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谓血在肠也,即古之所谓肠澼为痔下血,今之所谓藏毒、肠风下血也。一用黄土汤以治结阴之血,从温也:一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治藏毒之血,从清也。
【集注】
赵良曰:肠胃阳明经也,以下血言,胃居大肠之上,若聚于胃,必先便后血,去肛门远,故曰远血。若聚大肠,去肛门近,故曰近血。故治远血黄土汤主之,治近血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引用:《医宗金鉴》泻心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泻心汤

(见惊悸中)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之温经汤主之。
【按】
所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文义相属,必是传写之□。
【注】
妇人年已五十,冲任皆虚,天癸当竭,地道不通矣。今下血数十日不止,宿瘀下也。
五心烦热,阴血虚也;唇口干燥,任冲血伤,不上荣也;少腹急满,胞中有寒,瘀不行也。此皆曾经半产崩中,新血难生,瘀血未尽,风寒客于胞中,为带下,为崩中,为经水愆期,为胞寒不孕。均用温经汤主之者,以此方生新去瘀,暖子宫补冲任也。
【集注】
李□曰:妇人年五十,则已过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时也。所病下利,据本文带下观之,当是崩淋下血之病。盖血属阴,阴虚故发热,暮亦属阴也。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冲脉侠脐上行,故冲任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内经』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是也。手背为阳,掌心为阴,乃手三阴过脉之处,阴虚,故掌中烦热也。阳明脉,侠口环唇,与冲脉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难经』云:血主濡之。以冲脉血阻不行,则阳明津液衰少,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断以病属带下,以曾经半产,少腹瘀血不去,则津液不布,新血不生,此则唇口干燥之所由生也。
引用:《医宗金鉴》泻心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儒门事亲》泻心汤

大黄 甘草(炙) 当归 芍药 麻黄 荆芥(以上各一两半) 白术(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引用:《儒门事亲》泻心汤
下载:《儒门事亲》chm pdf 电子书 


《临症验舌法》泻心汤

川连(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三钱) 山栀(钱半) 丹皮(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引用:《临症验舌法》泻心汤方
下载:《临症验舌法》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7 01:41 , Processed in 1.59381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