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回复: 0

第十节 大疱性鼓膜炎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7 22: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病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表层之急性炎症,常在流感流行后多发,主要侵犯儿童及30岁以下成人,单耳发病者居多数,亦可累及双耳。
【诊断】
1.发病突然。多为耳深部较重的持续性刺痛,放射至同侧头部。听力障碍轻微。疱疹破后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流出,但耳痛并不立即消失。少数病例伴有眩晕。全身症状不重。
2.病变局限在鼓膜表面及外耳道近鼓膜处之皮肤,其先后特征为:
(1)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松弛部红肿,鼓膜可膨出。
(2)鼓膜表层疱疹形成,其形状、大小、数目及颜色极不一致。浆液聚积为主者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新鲜出血者为红色,陈旧出血者呈暗蓝或紫色。
(3)疱疹多位于鼓膜后上部邻近外耳道壁处,重者累及整个鼓膜及外耳道深部后上壁。
(4)疱疹破后形成表浅溃疡并渗血,创面暗红色,1~2日后血痂形成迅速愈合而不留痕迹。
(5)疱疹不破裂者,3~4日可自行吸收形成血痂,个别病例迁延1个月才完全消失。
3.需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前的急性鼓膜炎及颈静脉球体瘤鉴别。前者无外耳道病变,鼓膜无血疱,呈传导性耳聋;后者无急性耳痛,进行性听力下降,X线显示颞骨有吸收。
【治疗】
1.耳痛重者给予止痛剂。全身用抗菌素及清洁外耳道防止继发感染。
2.用0.25%金霉素甘油或2.5%氯霉素甘油滴耳。瘤疹破裂后可用4%硼酸酒精清洁外耳道。
3.较大血疱或过久不吸收者,可用长针头或鼓膜刀挑破,但勿穿通鼓膜。
本病预后良好,很少有后遗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4 22:23 , Processed in 1.365428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