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第四节 急性喉炎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7 2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急性喉炎为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喉粘膜急性炎症,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发病尚与用声不当,烟酒过度,环境污染,鼻部咽部的炎症,外伤或手术等诱因有关。小儿急性喉炎可继发于麻诊、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全身症状重,并发症多,发病后容易出现急性喉阻塞。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突然起病,咽喉发干,疼痛,伴声音嘶哑。咳嗽,有粘脓痰,剧咳时痰中可带血丝,咳嗽夜间加重。小儿可出现发热,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
2.间接喉镜检见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粉红或鲜红色,其上可见分泌物附着。声带闭合正常或留缝隙。声门下粘膜亦可充血,粗糙。鼻及咽粘膜亦常有急性充血的表现。
3.小儿急性喉炎,有条件时,作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急性充血,肿胀,尤以声门下粘膜红肿为甚。应注意和喉白喉及呼吸道异物鉴别。
二、中医学
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范畴。本病多因风寒或风热邪毒袭肺所致。风寒袭肺,肺气壅遏,气机不利,风寒之邪凝聚于喉,或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内伤于肺,肺气不宣,邪热上蒸结于喉咙,气血壅滞,脉络痹阻,致喉部肌膜红肿,声门开合不利而成。
1.辨证依据: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伴外感症状,局部有声带红肿。
2.临床分型
(1)病起突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伴咳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外袭型。
(2)病起喉内不适,干痰而咳,音低而粗,声出不利,或喉内有灼热疼痛感,伴发热,恶寒,头痛,肢体怠倦,骨节疼痛,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者为风热侵袭型。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严格禁声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及屏气用力。
2.全身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扩散,常用青霉素或洁霉素肌注或静脉给药。根据病情决定,加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或静滴。并注意支持疗法,小儿的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局部可用抗生素加激素类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治疗。
4.小儿患者喉阻塞严重或经药物治疗后喉阻塞无减轻者,行气管切开术。禁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热侵袭宜疏风清热,利喉开音。风寒外袭宜辛温散寒,疏风解表,宣肺开音。
2.治疗方法
(1)风寒外袭型:①外治: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4次。②针灸治疗:针刺合谷、尺泽、列缺等穴,用泻法,或悬灸法。③内治:薄荷10g,荆芥10g,蝉衣6g,桔梗10g,苏叶10g,防风10g,杏仁10g,僵蚕1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风热侵袭型:①外治:用冰硼散、珠黄散、锡类散等中成药收喉,每日5~6次,以清热消肿。或用六神丸含服,每次8粒,每日3~4次,以解毒消肿。或用薄荷10g,藿香10g,佩兰10g,银花20g,菊花20g,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②针刺治疗:针刺合谷、尺泽、天突等穴、用泻法,每日1次。③内治:防风10g,荆芥10g,银花20g,连翘10g,黄芩10g,赤芍10g,蝉衣6g,干张纸3g,玄参15g,浙贝10g,花粉10g,桑皮10g,牛蒡子10g,桔梗10g,薄荷10g,射干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4 22:37 , Processed in 1.210096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