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白芥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16: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芥
(宋《开宝》附)
【释名】胡芥(《蜀本草》)、蜀芥。
时珍曰︰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
【集解】恭曰︰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
保升曰︰胡芥,近道亦有之,叶大子白且粗,入药及啖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时珍曰︰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茎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子。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肘后方》言热病患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主治】冷气(藏器)。安五脏,功与芥同(《日华》)。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别录》)。御恶气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弘景)。烧烟及服,辟邪魅(《日华》。藏器曰︰入镇宅方用。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思邈)。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香港脚,筋骨腰节诸痛(时珍)。
【发明】震亨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
时珍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按︰韩《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色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南陵末斋子有辞赞之。
【附方】新八。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酒服一、二钱。(《普济方》)。
热痰烦运︰白芥子、黑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名白芥丸。(《普济》)
冷痰痞满︰黑芥子、白芥子、大戟、甘遂、胡椒、桂心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名黑芥丸。(《普济方》)。
腹冷气起︰白芥子一升。微炒研末,汤浸蒸饼丸小豆大。每姜汤吞十丸,甚妙。(《续传信方》)。
香港脚作痛︰方见白芷。
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防痘入目︰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令疮疹不入目。(《全幼心鉴》)。
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胸胁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摘玄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1:56 , Processed in 1.421267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