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笔仔草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大辞典》:笔仔草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Bǐ Zǎi Cǎo
【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闽东本草》),猫毛草(《广东中药》Ⅱ),牛毛草、竹叶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80厘米。秆直立,纤细。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1~3毫米,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叶鞘秃净,鞘口有毛。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的顶端,柔软而微曲,长1.5~3厘米;穗轴纤细,节间甚短,被睫毛,节的顶端粗大成截头状;小穗成对,一具柄,一无柄,长不及2毫米;基盘的毛约与小穗等长或过之;第一颖的先端截头状或浑圆,被睫毛;第二颖较第一颖稍长,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齿裂,具芒,芒直或曲,金黄色,长10~15毫米;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线形,光滑,内稃缺;结实小花的外稃中间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与第二颖的相似,但稍长;雄蕊1,花药有的细小,有的长达1毫米;花柱2,柱头帚刷状,长约1毫米。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旷野。分布浙江、台湾、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性味】甘,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归经】《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热病烦渴,泄泻,黄疸型肝炎,糖尿病,淋蚀,尿血,小便不利。
①《福建民间草药》:俐小便,通淋闭,止消渴,除烦热。"
②《广东中药》Ⅱ:"清热,利水,通淋,凉血。主治淋浊,肝热,疳积,小儿尿短。"
③《闽东本草》:"治发热口渴,肠风泄泻,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目赤。"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
【附方】①治发热口渴,泄泻,热淋,血淋:鲜金丝草二至四两。煎汤内服。(《闽东本草》)
②治小儿烦热不解:金丝草一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糖尿病:金丝草二两,白果十二枚。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白带:金丝草一两,银杏十四枚。水酌量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梦遗泄精,白浊:鲜金丝草一至二两,鲜海金沙草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小儿尿短:金丝草配灯心草、车前草、旱蓬草,煎服。(《广东中药》Ⅱ)
【摘录】《中药大辞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9:58 , Processed in 1.340336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