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回复: 0

肿柄菊叶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8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本草》:肿柄菊叶

【拼音名】Zhǒn Bǐn Jú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肿柄菊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thonia diuersifolia (Hemsl.) A.Gray.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肿柄菊 一年生草本,高2-5m。茎粗壮,有分枝,有稠密的短柔毛。叶互生;有长叶柄;叶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近圆形,长7-20cm,3-5深裂,上部叶有时不分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下面疲在状短柔毛,基出三脉。头状花序大,宽5-15cm,顶生于假轴分枝的长梗上;总苞片4层,外层苞片椭圆形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坚硬,革质;内层苞片长披针形,上部叶草质或膜质,先端钝;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长卵形,先端有不明显的3齿;筒状花黄色。瘦果长圆形,长约4mm,被短柔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花和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Z)-β-罗勒烯[(Z)-β-ocimene],柠檬烯(limonene),对-(艹孟)烯-l,5-二烯-8-醇(p-mentha-1,5-dien-8-oI)等。叶和地上部分中还分得大量倍半萜内酯,肿柄菊内酯(tagitinin)A、C,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肿柄菊倍半萜内酯类和6-乙酸-2,2-二甲基-7-羟基色原烯(6-acetyl-2,2-dimethyl-7-hydroxychromene)。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急性胃肠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10:50 , Processed in 1.460507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