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回复: 0

白乳菇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

【别名】辣味乳菇、蘑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云南。
【性味】苦,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备注】为“舒筋丸”最主要原料之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乳菇

【拼音名】Bái Rǔ Gū
【别名】羊脂菌、辣味乳菇、白奶浆菌、板栗菌、白蘑菇、石灰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辣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us piperatus (L.ex Fr.) Gray[Agaricus piperatus L.ex F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5-15cm。中部下凹呈浅漏斗状。干,白色,无毛绒,无环纹。盖缘渐薄微上翘。菌肉白色,坚脆,伤后不变色。味辣。乳汁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下延。柄短而粗,高4-6cm,粗1-3cm。孢子球形、阔椭圆形,(6-7)μm×(5-6)μm,壁具微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或群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以温带和亚热带为习见。为多种树种的外生菌根菌。6-10月常见。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央脐状,或呈近漏斗形,白色,稍带黄色。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密,分叉。蛋壳色或白色。菌柄短圆柱形,或向下渐细,长2-6cm,直径1-3cm,白色,内实。气微,味辣。
【化学成份】本品含辣乳菇二醛(piperdial),辣乳菇醛醇(piperalol),绒白乳菇醛(velleral)和异绒白乳菇醛(isovelleral)等。
【药理作用】子实体中所含的倍半萜内酯的结晶混合物有抗白血病作用。
【性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注意】《滇南本草图说》:“患冷疾腹痛泄泻者忌食。”
【附方】该菌色白,有白色乳汁溢出,如羊脂,故有白乳菇、羊脂菌、白奶浆菌等名。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8 14:27 , Processed in 1.175109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