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牛双腔吸虫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1 1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和片形吸虫混合感染。主要发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其病理特征是慢性卡他性胆管炎及胆囊炎。
     (一) 病 原
     矛形双腔吸虫比片形吸虫小,色棕红,扁平而透明;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因呈矛形而得名。虫体长5—15毫米,宽L5--2.5毫米。矛形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中间宿主为多种陆地螺(包括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当易感反刍兽吃草时,食入含有囊蚴的蚂蚁而感染,幼虫在肠道脱囊,幼虫在肠道脱囊,由十二指肠经总胆管到达胆管和胆囊,在此发育为成虫。
     (二) 症 状
     双腔吸虫病常流行于潮湿的放牧场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后期可出现可视黏膜黄染,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泻或便秘,病牛逐渐消瘦,皮下水肿,**后因体质衰竭而死亡。
     (三) 诊 断
     取粪便做虫卵检查。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① 胆管和胆囊之黏膜卡他性炎症,严重时肝脏边缘出蟖硬变;
     ② 切开胆管时可见到虫体和胆汁。
     (四) 防 治
     预防矛形双腔吸虫的原则是对患畜驱虫,消灭中间宿主螺类井避免牛吞食含有蚂蚁的饲料。治疗该病常选用的药物有:
     ① 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一次口服;
     ② 海涛林,按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一次口服;
     ③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体重300毫克一次口服;
     ④ 噻苯唑,按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口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03:49 , Processed in 1.163598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