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回复: 0

半夏泻心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2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半夏泻心汤

治心下痞满而不痛者。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一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两半) 黄连(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温服。或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者,加甘草半两、人参一两,名甘草泻心汤。或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水鸣,下利者,加生姜一两,减干姜一两,余如正方,名生姜泻心汤。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半夏泻心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妙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三钱) 黄芩 干姜 炙草 人参(各一钱五分) 黄连(五分)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
引用:《时方妙用》半夏泻心汤
下载:《时方妙用》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半夏泻心汤

(汤,仲景)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半夏半斤,黄连一两,干姜、黄芩、甘草(炙)、人参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治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身寒而呕,饮食不下,非柴胡证。凡用泻心者,多属误下,非传经热邪。否而不泰为痞。泻心者,必交阴阳;通上下者,必和其中,故用参、甘、大枣。〕
引用:《汤头歌诀》半夏泻心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此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枣(十二枚)
水一斗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半夏泻心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制) 黄芩(炒) 干姜 人参(去芦)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去毛)
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
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痞,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以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引用:《医方考》半夏泻心汤(即甘草泻心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此为误下胸痞而设。阳邪郁于上焦,既不能下,又不能仍从毛窍而出,惟有苦寒泻热之法,方能消痞解邪。而又恐阳邪既去,浊阴上干,故于清泻中参入辛温,以预截后患,此所以为
引用:《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半夏泻心汤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呕而发热.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满而不痛.以此汤主之. 若加甘草去参.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利.若加生姜.即生姜泻心汤.治痞硬噫气.辛入肺而散气.半夏干姜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芩黄连之苦.以泻痞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脾.
引用:《伤寒括要》半夏泻心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辛平) 黄芩(苦寒)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引用:《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明理论》半夏泻心汤

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邪留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泄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味甘平.大枣味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而大汗解矣.
黄连(君四两) 黄芩(臣三两) 半夏(佐半升洗) 干姜(佐三两) 人参(使三两) 甘草(使三两炙)大枣(使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引用:《伤寒明理论》半夏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明理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干姜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按此即生姜泻心汤.去生姜而君半夏.又属小柴胡之变方.以其证起于呕.故推半夏为主药耳.
引用:《伤寒寻源》半夏泻心肠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半夏泻心汤

主伤寒下早,心满而不痛者为痞。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加甘草一两,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痢,加生姜四两,即生姜泻心汤,治痞硬噫气。
成氏曰∶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泰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痞与结胸有高下焉。邪结在胸中,故曰陷胸汤。留邪在心下,故曰泻心汤。泻心者,必以苦,黄连、黄芩皆苦寒,《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泄之,故黄连为君,黄芩为臣,降阳而升阴也。散痞者,必以辛,半夏辛温,干姜辛热,《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故半夏、干姜为佐抑阴而行阳也。甘草甘平、参、枣甘温,阴阳不交为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者,必平其中,中者脾胃也。
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参、枣、甘草为使。上下得通,水升火降,则痞热自消矣。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半夏泻心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注】
有声有物谓之呕,有声无物谓之哕,即干呕也。今有声无物而吐涎沫,故曰干呕。吐逆,吐涎沫也。干呕吐酸苦,胃中热也;干呕吐涎沫,胃中寒也,主之半夏干姜散,温中止呕也。
引用:《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注】
本以下之早,故成心下痞。如绑定热成实之痞,则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寒攻之法也,如系外寒内热之痞,则宜附子泻心汤,温攻之法也;如系虚热水气之痞,则宜生姜泻心汤,散饮之法也;如系虚热而呕之痞,则宜半夏泻心汤,折逆之法也;如系虚热益甚之痞,则宜甘草泻心汤,缓急之法也。今以诸泻心汤,审证与之,而痞不解,则当审其人,若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利者,非辨证不明,药力之不及也。盖水饮内蓄,津液不行,故痞病不解耳。宜五苓散外发内利,汗出小便利则愈,于此可类推矣。
【集注】
方有执曰:泻心汤治痞而痞不解,则非气聚之痞可知。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津液涩而不行,伏饮凝结也。五苓散利水生津,津生而渴烦止,水利而痞自除,所以又为消痞满之一法也。
程应旄曰:泻心诸方,开结、荡热、益虚可谓备矣。然其治法实在上、中二焦,亦有痞在上而治在下焦者,斯又不同其法也。若痞之来路虽同,而其人口渴,燥烦,小便不利,则知下后胃虚,以致水饮内蓄,津液不行,痞无去路,非结热也。以五苓散主之者,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在上焦者,自无阻留矣。况五苓散宜通气化,兼行表里之邪,使心邪不从心泻,而从膀胱泻,又一法也。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注】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中痞□者,误下之所致也。下利痞□,仍虚痞也,服泻心汤已合法矣。而痞不愈,复以他药下之,痞虽去而利不止,医与理中汤温之,其利益甚。不知理中者,理中焦也,此利在下焦,属滑脱也,故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涩滑固脱,利可止也。若止而复利,则当审其小便之利与不利。小便若利,当佐以温补之药以收全功。小便不利,是水无去路,固涩日久,所以复利不止。则又当利其小便,使水道通而利自止矣。
【集注】
郑重光曰:汤者荡也,即下药也。误下利不止,心下痞□,服泻心汤为合法矣。乃复以他药下之,误而又误,用理中开痞止利,原不为过,而利益甚者,以屡下伤肾,下焦失守也。故用石脂禹粮固肠虚而收滑脱,利仍不止,当利其小便。盖膀胱者肾之府也,肾主二便,开窍于二阴,利小便者,令藏府各司其事,庶水谷分而下利自止也。
引用:《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
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引用:《医宗金鉴》半夏泻心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半夏 人参 炙草 大枣 干姜 黄连 黄芩
少阳病中,如胸满而痛,此为大陷胸汤之结胸证。若胸满而不痛,此为痞证。不可用小柴胡汤,宜用半夏泻心汤以治痞。痞者中气虚寒,热逆不降。干姜炙草人参温补中气之虚寒,连芩清热,半夏降逆。中气旋转,逆热不降,则痞消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半夏 六钱 黄芩 三钱 黄连 一钱 干姜 三钱 人参 三钱 炙草 三钱 大枣 六钱
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胆经相火,生热上逆则呕。火逆于上,中气虚寒则痞。火逆中寒,升降停滞,水走肠间则肠鸣。干姜炙草人参大枣温中寒补中虚,连芩降相火,半夏降逆气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半夏 四钱 干姜 炙甘草 人参 各三钱 大枣 六钱 黄连 黄芩 各二钱
治妇人吐涎沫。误下伤中,心下即痞者。
误下伤中,中寒上热,心下即痞。干姜甘草人参温补中气以助旋转,连芩降热,半夏降逆也。吐涎沫而不痞者,宜小青龙汤轻剂,发汗逐水以除涎沫之来源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半夏泻心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医学心悟》半夏泻心汤

伤寒传入三阴,而未结聚成实,医早下之以致胸中痞闷不舒者,为痞气。
半夏(洗) 黄芩 干姜(各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黄连(一钱) 大枣(去核,二个)
水煎服。本方加枳实五、七分为妙。
引用:《医学心悟》半夏泻心汤
下载:《医学心悟》chm pdf 电子书 


《张氏医通》半夏泻心汤

治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五钱。泡) 干姜(炮)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三钱) 黄连(一钱)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生姜泻心汤(玉函) 治心下痞硬。下利腹鸣。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钱。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玉函) 治胃虚痞满。误下利不止。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加用甘草一钱。
黄连汤(玉函) 治胃中寒热不和。心下痞满。
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减人参一钱。加桂枝三钱。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客热痞满。
半夏泻心汤去半夏、甘草、大枣。加川黄连二钱。
引用:《张氏医通》半夏泻心汤(玉函)
下载:《张氏医通》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0:00 , Processed in 1.80729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