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旋毛虫病的疾病防治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1 13: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旋毛虫病是旋毛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除猪感染外,犬、猫、鼠、兔、狼、狐狸等也可感染,还可感染人。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那么旋毛虫病如何进行防治呢?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阶段,都寄生在同一个体上。但是虫体的发育和继代,需要更换宿主。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里,也称为肠旋毛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0~4.O毫米。虫体前细后粗,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雄虫无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雌虫于感染后第5~10天开始产出幼虫。
         
        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横纹肌中生长,逐渐蜷缩成螺旋状,称为肌旋毛虫。由肌旋毛虫的机械性的和代谢产物的刺激,周围形成包囊,约于感染后一个月内完全形成。包囊形成后6~7个月就开始钙化,但幼虫在钙化的包囊内仍能存活很久,可保持感染能力数年,甚至25年之久。
         
        宿主吃了有肌旋毛虫的鼠类或其他宿主肉屑,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发育成长,经48小时可变成性成熟的肠旋毛虫,雄虫交配后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可生活25~45天,产完幼虫后死亡。
         
        2、临床症状
         
        猪自然感染本病,多不现症状,仅在宰后检验时发现。
         
        3、病理变化
         
        生前仅凭临床症状不易诊断。主要在屠宰时检查发现,才能确诊。常用的检验方法,取膈肌左右角各一块,先用肉眼观察肌纤维内是否有小白点样病灶,并剪下24个似米粒大小的肉块,并列夹在两片玻璃板中,将肉块压薄后,低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带包囊或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能做出诊断,确诊需进行膈肌中的虫体检查或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目前生前诊断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防治
         
        加强猪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发现本病时,应将肉尸及其内脏等一律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屠宰场地和一切工具、用具等。大力扑灭饲养场、屠宰场内的鼠类。提倡熟食,勿吃各种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13:16 , Processed in 1.14854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