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回复: 0

八味地黄丸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2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删补名医方论》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证。
熟地黄(九蒸为度,捣膏,八两) 干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 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矣。
喻昌曰∶《金匮》用八味丸,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脚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温养下焦,以收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阴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证,肾气不上升之渴证,非用是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
柯琴曰∶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问,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崔氏加减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热,肾虚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外,更加元参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肾;加芍药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总之为桂附加锁钥耳。以之壮水则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济生方》加牛膝、车前以治水肿,倍茯苓以辅地黄、山药、茱萸,与泽、丹、车、牛等列,随证加减,允为得法。益阴肾气丸于六味外加当归、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见,化裁愈妙矣。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八味地黄丸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张)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泽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两,切片,微火焙。
肾有两枚,皆属于水,虽有左右之分,初无水火之别,考之《内经》,昭然可览。
《仙经》曰∶两个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真精;又曰∶两肾中间一点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门相火也。命门乃穴名,而其穴在两肾中间,盖一阳生于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经》曰∶少火生气,人无此火生化之源几乎息矣。非附子雄健不足以嘘既槁之阳春。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方是也。按∶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八味丸既补左尺肾水,兼补右肾相火。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水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证,非桂附之温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热,殊不知所补之火乃真阳之元也。真阳之元一得,阴翳之火潜消矣。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八味地黄丸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证。
熟地黄(九蒸为度,捣膏)八两 干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丙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附子各一两,,右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矣。喻昌曰:『金匮』用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者。脚气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通利,故用之温养下焦,以收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阻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证,肾气不上升之渴证,非用是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柯琴曰: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崔氏加减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热,肾虚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外,更加元参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肾;加芍药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总之为桂附加锁钥耳。以之壮水则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济生方』加牛膝,车前以治水肿,倍茯苓以辅地黄,山药,茱萸,与泽,丹,车,牛等列,随证加减,允为得法。益阴肾气丸于六味外加当归,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见,化裁愈妙矣。
引用:《医宗金鉴》八味地黄丸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临症验舌法》八味地黄丸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 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 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引用:《临症验舌法》八味地黄丸方
下载:《临症验舌法》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7:23 , Processed in 1.523279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