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冷惫疼痛等症,王太仆先生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
引用:《虚损启微》八味丸(崔氏)
下载:《虚损启微》chm pdf 电子书
《外科理例》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上生脾土。致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不化。日渐消瘦。及虚劳。饮水。腰肿痛疼。小腹不利。及肾气虚寒。脐腹作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肢体倦怠。即肾气丸每料加肉桂一两。附子一两。每日用新童便数碗浸五六日。切作四块。再如前浸数日。以草纸包裹。水湿纸炮半日。出去皮脐尖。切作大片。如有白星。再用火炙。以无为度。
引用:《外科理例》八味丸
下载:《外科理例》chm pdf 电子书
《医述》八味丸
生人之禀赋不齐,阴阳各有偏胜,药为补偏救弊而设。六味加桂、附,治相火不足,真阳衰惫。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尺脉弱者宜之。桂、附易知、柏名阴八味,治阴虚火动,骨痿精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尺脉旺者宜之。(《怡堂散记》)
《金匮》用八味丸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脚,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以收摄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阻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肾气不上升之渴,非用此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曷从治哉!(喻嘉言)
引用:《医述》八味丸
下载:《医述》chm pdf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