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这种育肥方法,通常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 kg ,后期60—90 kg 或以上;或者分成二个阶段:即前期20—35 kg ,中期35—60 kg ,后期60—90 kg 或以上。根据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需要的特点,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从肥育开始到结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但在肥育后期采用适当限制喂量或降低饲粮能量浓度的方法,以防止过度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
催肥阶段:体重50 kg 左右到肥育结束出栏。当架子猪进人催肥阶段以后,应逐渐增加精料供应,并适当减少运动。这阶段喂给较多的精料,由于利用了猪架子期生长受阻的补偿作用,因而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此时期主要是强烈沉积脂肪,所以胴体较肥。阶段饲养方式的优点是在青粗饲料量多质优的条件下,能够少用精料。但它有两个缺点:
3.“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这是在直线育肥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瘦肉率而改进的一种育肥方法。肉猪体内瘦肉的生长量,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而肉猪体内脂肪的生长量主要取决于日粮的能量含量。蛋白质沉积规律表明,在20—60 kg 时先是直线上升,到60kg 以后,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脂肪的沉积则相反,开始时沉积较慢,到60 kg 以后直线上升。
根据这一规律,在肉猪生产中,一方面使肉猪日粮育肥全期都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供给,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增加瘦肉产量。另一方面,应适当降低肉猪的日粮中能量含量,以限制脂肪的沉积。具体做法是体重60 kg 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粮,每千克饲粮消化能为12.5一12.97 MJ ,粗蛋白质为16 %一17% ,可让肉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饲喂。体重60 kg 以后要限制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5 %一80 %。这样既不会严重影响肉猪增重速度,又可减少脂肪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