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志与特点及饲料配方保真要点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2-1 14: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志与特点
、现代化养猪的标志
现代化养猪生产就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设备来装备养猪生产;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养猪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猪的产品率和商品率,从而达到养猪的稳产、 高产、优质和低成本的目的。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志表现为高生产效率和高生产水平。
(一)高生产效率 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越来越少。由于供水、 供料、 换气和清除粪便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生产分工专业化,使养猪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例如:奥地利哈德格农场年产2.2万头高质量商品瘦肉猪,并有从曾祖代到父母代 的完整的繁育体系,连工程技术人员在内只用8个人。 北京的规模化养猪也初步显 示了高生产效率,以繁殖母猪100 头为例, 占地一般 3300m2 左右, 猪舍建筑约 1500m2,年出栏商品瘦肉猪1500~1800头,共需人工4~6人,而传统养猪出栏同样 数量的商品瘦肉猪需占地2.O~2.7万m2,猪舍建筑6000~8000m2,需人工20多人。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肉猪生产一个劳动力一般可养3000~4500头,而传统养猪只能达 到200~250头。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现阶段资金不足,机械设备质量还不过关, 而劳动力又较低廉,所以不应片面追求高的生产效率。
(二)高生产水平 现代化养猪生产是采用最先进的遗传育种、营养需要、环境生 理、猪的行为特性、专门化的机械设备和疫病防治等先进科学技术,创造了相互密 切配合的良好生产条件,使养猪生产水平更为突出。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采用的是 杂优猪,每头种母猪年产2.8窝仔猪,平均每头母猪年产仔26~28头,生产 100kg 猪肉耗料274kg,平均瘦肉率达到60%以上,育肥诸达到90kg活重需饲养 160 天, 110kg需饲养180天,每生产100kg猪肉产品约需3. 08 1时。 我国的现代化养猪 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还不算高,但已显示出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高水平,北京市规 模化猪场每生产100kg猪肉产品约需3.5~4.2工时,耗料约为320~350kg, 优秀 养猪企业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如果我国近期有1/3养猪生产实现现代化,在投入的饲料与人力不变的情况下,猪 肉产量会增加1000万t,达到或超过4000万t以上,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以上。 高生产水平不一定完全受机械化的制约,在有一定生产程序的手工作养猪企业, 虽然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稍低些,例如:手推车供料,也能够充分发挥猪生产性 能的潜力,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
二、现代化养猪的特点
现代化养猪业是用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养猪生产,亦称为工厂化养猪。机械化是工厂 化养猪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采取的主要手段。但是,用“机械化养猪”来表达现代化 养猪是不够全面的,这容易使人们错误地认为现代化养猪业就是机械化养猪。单纯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片面追求机械化和自动化,而忽视提高生产水平。因此,称 为工厂化养猪能比较完整地反映现代化养猪的基本面貌。
工厂化养猪的主要特点:
(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不断获得提高。
(二)规模大,终年舍内饲养,采用高密度群养或个体饲养,以减少占地面积和 猪舍的建筑面积。
(三)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可能装配必要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仪器,当然不可 能像工厂一样,机械化程度可以有所不同。
(四)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养猪生产不受季节影响,从而可以使养猪产品均衡 供应市场。
(五)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组织生产,使生产条件、工艺流程等规格标准 化和有规律地运转,使生产保质保量地周年平稳的进行。
二、饲料配方保真要点
以下内容通过分析影响饲料成品质量的因素,找出消除成品与配方差异的办法,以稳定饲料质量。
主题词:饲料 配方 保真
饲料质量的稳定,是饲料工业及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饲料生产中常出现成品质量与配方设计之间有一定差异,达不到配方设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影响成品质量的每一因素进行分析,以使理论值与实际相吻合。
1、原料营养成份变异的影响
原料是成品质量的主体。对于同品种的原料,由于产地、环境、收获时机、加工、贮运方式、水分、霉变程度等的不同,其营养成份会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求品控部门一定要将进厂各种原料营养成分实测,为配方师提供第一手数据,否则就要造成饲料质量与配方设计不一致。
另外,原料存放时间太长也会损失营养,同时增加有害物质,特别是一些稳定性差的添加剂(如维生素A等),在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等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会迅速失效,有的吸潮,效价降低。因此,要规定存放,确定合理库存,在使用上做到先进先出、推陈出新。
2、粉碎粒度的影响
粉碎粒度是饲料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动物对饲料的粒度有不同的要求,以满足最佳的消化利用率,另外,粒度过细,增加电耗;粒度过大,散落性大,影响均匀性,在输送中容易出现自动分级现象。
选用合适的筛孔,注意粉碎机的运转情况,不要有破筛、漏料情况。
3、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混合均匀度是保证日粮内组份分布均匀。预混料的均匀度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各微量成分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某些成分的添加量又极少,如载体和稀释剂再选用不当的话,就很难保证其分布均匀。
选用性能优良的混合机,并经常检查转子与开关门的状况,确定最佳混合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混合时间都不能很好地保证国标规定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应小于10%的。
4、配料精度的影响
配料精度是决定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是否达到配方设计要求的主要因素。
选用高精度的电子秤并定期校验;大秤称大用量料,小秤称小用量料。电脑控制配料时,应准确设定每种原料的落差补偿,点动时间、点动间隔、加料顺序(大用量先加)等等来减少配料误差,密切关注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5、制料工艺的影响
由于制粒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的湿热作用,饲料中的一些热压敏感性成份(如维生素和酶等)分解,导致一部分维生素和酶等失去活性。
制粒用的蒸汽用量的制粒温度应控制使工作效率最高与营养损失最小的最佳平衡点上。并可考虑使用压模外营养物的喷涂技术,同时在配方设计时应考虑富裕量。
6、成品水分的影响
成品水分的含量变异,导致各项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异。水分的变异一是原料本身的不同,二是制颗工艺参数的影响。
控制颗粒料成品水分,调质和冷却风干是关键。根据调质前粉料水分的含量及入模料温来控制蒸汽加入量以及根据颗粒料的含水量、粒径大小及其成分的变化,对冷却时间、冷却风量等做相应调整。根据季节的不同确定料温与环境温度的差,一般以不高于室温8℃为宜。对成品打包,要求缝口严密。
7、物料残留影响
在饲料加工及输送过程中,由于料仓、设备性能(如提升机的卸料形式,逆流冷却器栅格上颗粒料残留)的制约,以及物料静电的作用,一部分物料被粘附于设备上,并混入别的物料中,造成交混染。有几种微量成份特别容易受静电荷影响。
为防止产品交混染,在更换配方时应严格按设备清理程序进行清理,这对预混合料的生产尤为重要。
8、采样、化验的影响
取样不正确,分析误差就会增大,会误导配方设计,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要健全检测机构,完善检测设施,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化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运用标准的方法采集、制备和分析饲料样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0 23:57 , Processed in 1.055774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