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酵床猪舍的建造
1、猪舍的建设原则
① 猪舍安排严格按照饲养的工艺流程来进行安排,如配种舍(种公猪和空怀母猪)→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种猪舍位于上风向,育肥猪舍位于下风向,(注意观察当地经常性风向)。
地形选择基本原则是要求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地势开阔,通风好。
要求冬暖夏凉,通风透光性好,干燥卫生,作管理方便,南方地区注意防潮防热,和排水,北方地区注意保暖通风防雪等,沿海地区注意防风。坐北朝南,根据不同地方特点略有偏差。
② 注重舍内通风与换气,必要时可以装电动排风扇。
③ 猪舍的走向,尽量与夏天最多的风向平行,以使风能从猪舍中纵向通过。
④ 生态垫料养猪冬天容易保温,夏天则要注意防暑降温,如顶部要用不透光和反光的遮阳布,同时为了防止早晚斜阳照射引起温度过高,在猪舍的东西两面,特别是西面,使用帘布或黑篷布遮阳,也可以种植落叶阔叶林。
⑤ 发酵床的建筑可以尽量简单化,可以使用大棚式猪舍,例如建造一个养猪规模100头的育肥猪的养猪大棚,只需投资2500元左右,摊在每平方米的建筑造价25元左右。
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无滴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⑥ 发酵床养猪猪舍也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0平方米(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但猪舍以不低于10平方米为宜),可饲养肉猪15头左右,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这种原有的猪舍,如果采用半地下式,或完全地下式的发酵床,可以就地打破水泥地面,深挖地下30—80公分,如果采用完全地上式的,则要求原有猪舍的墙面比较高,至少4.5米以上才行,这样,可以加高原有的猪栏隔墙,加高至少80公分,以放置垫料,原有的水泥地面建议打破,以增加地气对垫料底层微生物的保存保护,对养猪也有好处,当然,也可以不打破,只是底层微生态平衡不如露出泥土的好,但效果不受影响。
2、注意在猪场中建设一到两栏隔离栏
隔离栏远离发酵床栏舍,一旦发现疑似病猪,及时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并及时治疗。
3、发酵床建设
发酵床分完全地上式、半地上式、完全地下三种方式
① 地下式发酵床应该下挖80~100公分左右(南方浅,北方深),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地面不用打水泥,直接露出泥土即可在上面放垫料。完全地下式的,在建筑墙面一侧,要注意彻挡土墙,不能让泥土塌下来,中间的隔墙则直接建设在最低泥地上,隔墙高至少1.8米,其中0.8公分用于挡住垫料层,1米用于猪栏的间隔墙。
② 地上式的则需要在周围砌矮墙。发酵床用土地面即可,不用辅上水泥,既省钱又能通气,但如果老圈舍已是水泥地面,一时又不想废掉,可暂时保留,但时间一长(一般是几个月后)面积过小的圈舍可能积水,此时可采取在底部打洞通气、将过湿部分垫料清出晒干、添加干燥锯末垫料等应急措施。圈舍一般应尽量做成封闭式。北方应注意避免下雨天将圈舍弄湿,南方应注意地下水不能渗入床内。地基过湿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③ 半地下式的,则参考上面两种方式的建造方法,只是地下深挖30~50公分左右(视您的情况而定到底挖多深),保证垫料层高度在80~100公分即可。
图一为双列式全地下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