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生态猪场建设与养猪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1 15: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从事家畜环境和畜牧工程教学、科研40余载的一位畜牧老兵,近年来在接触猪场建设的实践中,对某些我认为重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从宏观讨论到具体筹划陆续与同行们交流与商榷,此为头一篇,诚恳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们常听到、看到“保护环境”、“清洁生产”、“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等新名词,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大趋势,也是各行各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名词虽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都是指我们周围、地区、全国乃至整个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它们与养猪有什么关系?在我们养猪业界的同行中,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一切生产过程都是直接间接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某种产品,并伴随废弃物的产生。
  如果资源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必然会增加所产生的废弃物量,加大环境污染。地球的自然资源大部分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过度地开发利用,就会导致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会导致局部或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
  在“向大自然开战”、“征服大自然”的年代,人类为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对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无节制的、甚至是掠夺式的,这种经济发展靠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不考虑产品的反复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资源浪费严重,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资源型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其后果是导致过度的资源开发、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成本,也带来自然灾害、疫病流行乃至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等等问题。至此人们才意识到为这种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开始注意环境问题,采取亡羊补牢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但由于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持续增长,但由于我们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资源型的,我们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痛代价。我们的资源产出率极低。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煤和水泥量却分别占到了当年全球消耗量的30%和40%,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回顾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历史,不是同样也经历了污染环境和污染后抓治理这样两个过程吗?
  大自然的惩罚,迫使人们反思历史教训,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提供了条件,使人们提出子“循环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倡导慎重开发利用资源、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良性循环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可以保障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的目标。这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养猪业何去何从的问题已不容我们考虑和选择,建设节约型无污染的生态猪场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摆在我们每个同行面前的,只是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实施的问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13:27 , Processed in 1.395482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