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仔猪教槽料在养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1 15: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教槽料的作用有三:
  第一: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习惯去吃“槽”里的饲料。
  第二:是为了培育肠道,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第三:促进体重的额外增长
  然而,好的乳猪料/教槽料,其作用远远不止这些。
  仔猪方面
  作用一:促进胎粪的排出
  许多人都知道,猪初乳不仅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时满足乳猪出生后营养的需要、免疫需要;而且富含镁盐离子可以促进乳猪胎粪排出。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都能及时泌乳。而且分泌不足也是最常见的状况。因此,好的乳猪料/教槽料,对此要有独到的设计。
  作用二:避免初生仔猪下痢
  仔猪由母体产出的一瞬间,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应激变化,使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时的死亡率高达l0%~25%,特别是生后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死亡数的65%。而引起死亡的原因是由于乳汁过浓,仔猪吃乳后,引发仔猪黄痢、白痢等消化道疾病而出现死亡的,不在少数。因此,好的乳猪料/教槽料,要能够预防初生仔猪(0—7天)下痢死亡。
  作用三:提高猪只抗应激能力
  几乎所有的仔猪料,都在标榜较低的抗营养因子。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好的乳猪料。
  仔猪出生后,经历着一系列巨大的环境变化:由母体内的恒温环境变为变温环境,由在无菌的胎盘中水生环境改变为有菌的猪舍陆生环境,由靠脐带被动吸收来摄取养分改变为靠消化道主动吸收等。断奶时,仔猪又再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从以接受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到采食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而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而这主要是指断奶应激、换料应激、排序应激、环境应激(管理应激)、转群应激、低温应激、氧化应激、外伤应激、营养应激等。而应激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发病率上升和腹泻。
  那么,好的仔猪料能够提高仔猪的抗应激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比如说,仔猪断奶后,饲料转为玉米、豆粕、鱼粉型乳猪料,这种料抗营养因子太大,吸收差,腹泻多,因此,断奶前的教槽料也应“有”玉米鱼粉豆粕型的日粮。这样就会减低应激。(至于这样的日粮里的豆粕的抗营养因子极易引起腹泻,而乳猪胃酸分泌不足,蛋白酶还没有激活,不能消化植物蛋白,这就要求我们做体外消化的乳猪料。)
  作用四:降低饲料消耗,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益
  有人说,乳猪的最好食物是母乳,其实未必尽然。
  据统计,母猪哺乳饲料转成乳汁的利用率为20%~30%,仔猪尽早自主进食就可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减少了转化层次,饲料利用率就可达到 50%——60%。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说,母乳未必是仔猪的 最好食物。
  作用五:补充、维护胃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丛
  大肠杆菌常导致初生仔猪的黄痢和断奶仔猪的白痢,引发急性败血症、胃肠炎和其它局部炎症。乳酸杆菌是一类肠道中的有益菌,可以产生许多抗菌复合物,如细菌素,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另外,它可以附着在肠道上皮细胞上,占据肠道上皮细胞的结合位点,形成一种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在肠道上的附着。正常情况下有益菌群和致病菌同时存在,并且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在正常状态下,正常的胃肠道菌群对宿主是有益的。然而乳猪生下来,由于胃酸很低,大肠杆菌就会急剧地占据大肠的位置,迅速完成体内定植。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仔猪刚出生的三四天,补充乳酸杆菌以及帮助乳酸杆菌繁殖的生物制剂。
  特别是在仔猪断奶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浓度上升,乳酸菌等有益菌下降,致使仔猪肠道菌群失衡时。维护胃肠道内部细菌的协调平衡,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07:47 , Processed in 1.590019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