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刺榆皮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2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本草》:刺榆皮

【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代即知榆类品种甚多,所述刺榆特征也与今用品种一致。
【拼音名】Cì Yú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树皮、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刮去外层粗皮,鲜用。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色,粗糙而深沟裂;一年生枝密生短毛;小枝具粗而长的枝刺,刺长1.5-8cm,刺上有淡褐色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4mm,密被短茸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两端渐尖而略圆,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脱落性柔毛,毛落后留有圆形黑色的凹痕,下面沿叶脉初具疏生柔毛,后渐脱落;花叶同时开放。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1-4朵生于小枝的苞腋和下部的叶腋;花被合生,上部4-5裂;雄蕊4(偶5),花药2室;雌蕊歪生,花柱2。翅果黄绿色,扁平,具歪形的翅,顶部2裂成鸡头张喙状,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麓、山坡路旁,通常栽植于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平的板块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厚2-7mm。外表面暗灰色,粗糙且具条状深沟裂;内表面灰褐色,光滑。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者捣敷。
【附方】《纲目》:“榆树有刺者称刺榆。”《诗》曰:“山有(艹枢)。”或作“枢。”《尔雅》:“(艹枢)、K。”郭璞注云:“今之刺榆。”《广雅》云:“,刺也。”与K,声义均同。K犹刺也,故以K名刺榆。《广雅》:“柘榆,梗榆也。”按:《说文》云“柘,桑也。”实为桑之有长刺者。段玉裁“柘,亦曰柘桑。”故榆之有刺者亦谓柘榆。盖K、柘一声之转,义亦近之。”《方言》:“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广雅》:“梗,箴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吕延济注:“木有刺曰梗。”因此,柘榆、梗榆均指刺榆。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0 06:44 , Processed in 1.106583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