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鹅浆膜炎的症状与防治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1 15: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鹅浆膜炎(又称鹅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流行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最急性型病例出现于鹅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多见于2周龄的雏鹅,病程一般为1-3天。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不愿走动和行动迟缓,甚至伏卧不起、垂翅、衰弱、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鹅表现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见鼻窦明显肿大。部分患鹅缩颈或以嘴抵地,濒死时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尾部摇摆,抽搐而死。
  [防治措施]
  1、在无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鹅群必须与鸭群绝对分开饲养;有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雏鹅群之间、雏鹅群与青年鹅群、雏鹅群与成年鹅群之间应隔离分开饲养,可防止雏鹅被感染;再次,雏鹅群放牧或下水,应远离鸭群和其它鹅群,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在疫群使用本菌作紧急预防时,可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在未产生免疫前能较好控制流行发生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噻呋等。
  3、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07:28 , Processed in 1.637328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