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2-2 09: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鸭瘟流行特点               
         1、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
         2、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
         3、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
         4、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主要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病初,体温升高到43度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临床症状
         自然条件下,家鸭潜伏期一般为3~7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7天。
         体温升高43℃以上,并稽留至中后期。口渴,沉郁,腿麻痹无力,两翅下垂,强行驱赶时以翅扑地前行。流泪,眼睑水肿甚至粘连,部分病鸭头颈部水肿,故有“肿头瘟”或“大头瘟”之称。下痢,粪便腥臭,呈草绿色。泄殖腔黏膜充血、水肿、外翻,上覆有绿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灶,公鸭有时可见阴茎脱垂。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败血性病变,表现有全身皮肤、黏膜和浆膜出血,皮下组织弥漫性水肿,实质器官严重变性,消化道黏膜出血、炎症和坏死,尤以咽喉部、食道、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假膜**为特征。
         头颈部水肿的病鸭,切开头颈皮肤流出淡黄色透明液体,咽喉部、食道黏膜覆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假膜。泄殖腔黏膜病变与食道病变相似,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出血、水肿坏死,坏死都呈灰绿色或绿色,并有类似角质层的较硬的痂状物质。法氏囊粘膜充血,有针尖大黄色坏死点,囊壁变薄,内充满白色凝固的渗出物。肠道环带状出血,呈深红色或深棕色,多见于小肠、空肠、腺胃与食道交界处。
       
          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加以确诊。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注意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鹅发病。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通常可加以鉴别诊断。
         如何防治?               
         尚无**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引种繁殖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和鸭苗。从外地购进的种鸭,应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合群饲养。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
         免疫接种
         对蛋鸭,可在20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半倍量,2个月龄以后加强免疫1次;产蛋前再进行第3次免疫。对肉鸭,可在1~7日龄时用鸭瘟疫苗半倍量皮下注射免疫1次,其免疫力可延续至上市。对种鸭,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只肌注1毫升鸭瘟弱毒疫苗或0.5毫升鸭瘟高免疫血清鸭毒抗。要坚持一支针头只注射一只鸭,以免注射交互传染。凡是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病鸭,不再注射疫苗,应立即淘汰。
         紧急治疗
         鸭群发病时,对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鸭,应立即采取鸭瘟疫苗3~4倍量进行紧急接种;
         对病鸭,每只肌注国浩高科的鸭瘟高免血清鸭毒抗0.5毫升或聚肌胞0.5~1毫升,每3天注射1次,连用2~3次,进行早期治疗;
         也可用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或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拌水混饮,每天l~2次,连用3~5天,但不应用于产蛋鸭,肉用鸭售前应停药8天。病鸭一律宰杀并深埋处理。同时对病鸭可能接触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9 14:57 , Processed in 1.177098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